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这对于“金蚕之乡,丝路之源”的陕西石泉蚕农来说带来了福音
蚕农将迎来新一轮政策红利
文章字数:1183
    本报记者 耿苏强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说,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经营权流转、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陕西省石泉县饶峰镇新华村养蚕大户李祖军说,中央一号文件给了他继续发展蚕桑产业的底气。
    寻找产业发展“坐标”
    从“男采桑,女养蚕,四十五天见现钱”到“密植桑,简养蚕,十七八天就见钱”,陕西石泉县的蚕桑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养蚕模式到现代养蚕模式的转变。“过去是一人一次养一张(一张大概是两万五千只蚕),现在可以养3张,一年最多可以养到18张,而劳动强度减少了50%。去年养蚕7批次112张,收入14万多元”,李祖军说。
    李祖军以前常年在外打工,2008年,作为农民工返乡潮中的一员,他积极响应政府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号召,带着多年积累的资金和久经磨砺的胆识回到家乡。在当地县委、政府扶持外出能人返乡创业政策的激励下,李祖军结合家庭实际,因地制宜,谋划经营门路,最终他毫不犹豫地将资金投向传统优势产业——蚕桑,并一举成为全县“养蚕状元”。    而养蚕经历并非一帆风顺。李祖军回忆,过去,由于技术落后,蚕桑效益低,部分蚕农面临着坚持还是放弃的犹豫。他本人就有过这样的尴尬,李祖军算了一本经济账,“2亩多桑园,一季养1张蚕,好了卖1000多元,一年3季也就收入3000到4000块钱,对此,石泉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同时,在石泉县蚕种场技术员手把手的指导下,饲养种茧技术很快过了关,同时实现了年十几万元的收入”。
    传统产业的现代转型
    如今,李祖军有桑园60多亩,由于饲养量较大,常年需雇佣零工养蚕。去年,在李祖军家打工的同村妇女邓泽妮领到了她最后一季工资,一年三季蚕,加上冬季的桑树冬管,邓泽妮一年下来能挣1万多元。
    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而养蚕劳动力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受传统的养蚕方式和劳动力紧缺等因素制约,成为蚕桑大户建设与专业化经营的瓶颈。对此,李祖军在兴桑养蚕过程中,重点围绕已建的简易蚕室,进行大蚕“蚕台育、地面育”,积极采取多批次养蚕、机械消毒及自动上蔟等适宜技术,实现了单位劳动力年养蚕数量翻一番的目标。
    李祖军依托蚕桑产业,潜心创业,为此得到了丰厚的经济回报。下一步,他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计划年养蚕150张,力争桑园年养鸡达20000只,真正成为返乡创业的典范。
    可以说,经过现代改造的石泉传统产业蚕桑,既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还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真正实现了农民愿意发展产业,能够靠产业致富。
    如今,蚕桑不仅仅是石泉一项富民产业,更是一项惠民产业。在石泉县,5万户家庭有1.5万户养蚕,18万人中,有3万人从事蚕桑生产,在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的大好形势下,石泉蚕桑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作为“金蚕之乡,丝路之源”的石泉县,逐渐打造出了从育苗植桑、养蚕缫丝、捻丝织绸到各类蚕桑副产品开发的完整产业链,年创造劳务产值3000多万元。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