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一粒良种半生情
文章字数:982
    本报实习记者 时艳英
    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扎根农村却心系民生,用尽半生抒写育种情怀;没有多少知识积累,孜孜追求,用满腔热血创造了旱塬地小麦的高产奇迹。为农民带来了福祉,仍没停下前进的脚步,只为一粒粒麦种再创新高。陕西乾县农民马光佐的小麦育种故事生动、感人……
   情系民生走上小麦繁育之路
    陕西乾县北部属于旱塬地带,上世纪70年代,小麦品种落后、种植技术缺乏,小麦产量持续走低,现状堪忧,“当时粮食全靠公社分配,年均每人分粮仅60斤,根本不够吃。”马光佐告诉记者。时年二十岁出头的马光佐当即就产生了研究小麦育种的想法,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没有钱,自己干;没有技术,自己查阅资料,请教育种专家。马光佐克服种种困难,在试验田里种下希望的种子。他将小麦一粒粒下种,除草、施肥、防虫,建档、选株杂交,株株过目,精心挑选,仔细分类……
    “前十三年的成绩是零,到第十四个年头,我才发现育种成功了两株麦子。”马光佐告诉记者,“当时算是看到了希望,我就继续搞嫁接、杂交,继续培育、繁殖,随后培育成功的一年比一年增加。”经历无数艰难曲折和失败后,执着的守候终于盼来了收获的喜悦。2000年,马光佐培育的抗旱、抗倒伏、抗寒强的小麦新品种“乾新麦”问世,2010年“2穗22”问世,这些在乾县等渭北旱塬地带种植,亩产量高达千余斤。
   科技兴农致力旱塬农作区脱贫
    让村民“填”饱肚子的初衷使马光佐走上育种道路,那么,如今让旱塬农民多打粮食,实现脱贫成为他的奋斗目标。马光佐培育的小麦品种具有抗旱、抗病、抗寒、抗倒伏能力较强,且穗大、颗粒多,高产等特点,在当地农户口中有口皆碑。2000年夏收时节,收割小麦的农机手发现,马光佐农田里种植的小麦产量明显高,了解到这是他针对旱塬地带特点培育的新品种后,便向其他农户推广。随后,一传十、十传百,马光佐培育的小麦新品种开始在乾县新店村、冯市村、冯北村、冯东村、阳峪村及永寿县度马乡等周边地区推广种植。
    目前,马光佐已成功培育出4个小麦新品种,多个品种还正在培育中。其培育成果陆续也得到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璋、王明岐等小麦育种专家的肯定。2015年,他还被农业科技报社授予“乡土专家”称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如今57岁的马光佐依然奉献在小麦育种的道路上。谈起后面的打算,马光佐告诉记者,他将继续以提高小麦抗旱能力为主导方向进行品种选育,并计划组织一个团队进行研发,帮助旱塬区农民多打粮,带动周边村民脱贫。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