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7月21日,杨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她强调,杨凌示范区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抢占现代农业科技的制高点,全面提升科技创新的水平。刘延东副总理这一重要讲话,明确了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目标定位,为进一步履行好国家使命指明了方向。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小康的攻坚阶段,步入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与此同时,又面临着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诸多挑战。这些问题,都对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杨凌示范区肩负着支撑和引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使命,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近年来,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截至“十二五”末,审定动植物新品种150个,新增科技成果3313项,万人发明专利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48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苹果新品种“瑞阳”“瑞雪”通过省级审定,小麦育种专家王辉教授荣获2012年陕西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全区广大科教人员的不懈努力,得益于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对科技创新的大力支持,更得益于杨凌示范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理念。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争当农业科技创新的领跑者,就要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开展农业基础研究工作,对农业生产要素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科学观察、观测和分析,阐明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是一项管当前、利长远的工作,是把握农业生产要素发展变化的基本途径,是推动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必要基础,是制定农业政策的重要参考。杨凌示范区要进一步整合区内各大科研院所的资源力量,提高运行效率,建立科学运行机制,发挥特长优势,力争在农业生物基因的调控以及育种、农林动植物的抗逆机理、农田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农林生态修复等领域取得一批前沿性成果。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争当农业科技创新的领跑者,就要加强种业创新。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涉及方方面面,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种业创新。加强种业创新是建设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施科技兴农、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杨凌示范区在农作物良种培育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一定要树立雄心壮志,着力在深化种业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种业发展环境、做大做强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上做文章,切实提高种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力争在小麦、玉米、油菜等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上取得一批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新成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贡献杨凌力量。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争当农业科技创新的领跑者,就要加强关键技术的创新。近年来,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科技创新基础还不牢,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创力还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杨凌示范区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构建起高效强大的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体系,着力攻克生物育种、智能农业、设施农业、生态环保、畜牧养殖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把农业领域的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为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