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湖北潜江“虾稻共作”一块田里俩品牌
文章字数:1187
   小满季节,早上5点,湖北潜江市高场街道办事处保安村6组村民汪平虎就在虾稻田里干起来活来———起虾、分虾,忙得不亦乐乎。汪平虎承包了60亩地。以前单种水稻,一年下来也就是6万元左右的收入。从前年起,他开始采用“虾稻共作”的生态种养模式,年收入大幅增长:每亩地产出的龙虾收入可达5000元左右,水稻达1200元左右,一年下来纯收入可达25万余元。
    “虾稻共作”新模式
    2001年,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农民刘主权在全国率先探索出小龙虾“虾稻连作”的种养模式——在低湖撂荒稻田里开挖简易围沟,放养小龙虾种虾,自繁自养,种一季中稻、养一季小龙虾。该模式曾为潜江龙虾产业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但其弊端也很明显。“‘虾稻连作‘导致了养虾和种稻的矛盾,一亩田只能收获一季虾。”潜江市水产局总工程师陶忠虎说,江汉平原上半年多低温阴雨天气,而此时许多小龙虾尚未长大,稻田却到了排水整田、插秧时节。许多尚在幼苗期的小龙虾因规格不达标,不得不贱卖。
    2010年,水产专家选取部分稻田进行试验,创新推出了“虾稻共作”模式。每年四五月份,在稻田需要排水整田、插秧时,农民可以把没有卖出的幼虾先引放至稻田周边的沟渠里。等整田、插秧完成后,再把幼虾引回到稻田里继续生长。待到八九月份的时候,幼虾长成大虾,又可收获一季。
    “一稻两虾”更赚钱
    通过采用“虾稻共作”模式,原有的“一稻一虾”变为“一稻两虾”,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收、一举多赢”。
    “虾稻共作”不打化学农药、化肥施用量少,产出的稻、虾质量好、安全性高,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这种模式克服了原有连作模式中商品虾规格小、产量低、效益不高的缺点。采用这一模式,原先要贱卖的小龙虾继续生长后,产量能够增三倍。一亩田两季虾,可多产100斤左右的成虾,亩增收2000多元。去年,“虾稻共作”模式亩平纯收益5000元左右,农民人均年增收628元。
    “虾稻共作”,既生态更增收,广受农民欢迎。2015年底,潜江全市稻田养虾面积达到35万亩,虾稻共作面积达31.5万亩,建成7个万亩集中连片和32个千亩虾稻共作示范基地,小龙虾产量5.4万吨。
    打通虾稻产业链
    “五月份销售了600多袋水乡虾稻大米。”湖北放心粮油潜江市城西连锁店老板说。这种由“虾稻共作”模式生产出来的虾稻米现已成为潜江的优势特色产品。
    潜江市委市政府在发展“稻虾”产业基础上,又重点打造“虾稻”产业,力争实现“虾稻”和“稻虾”两大品牌的双轮驱动。
    潜江巨金米业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为打通虾稻产业链,今年该公司着力打造“科研院所+种业公司+专业合作联社+重点龙头企业+荆楚粮油”的产业链,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联社成员发展优质虾稻种植面积5万亩,辐射周边“虾稻”种植面积10万亩。
    公司董事长李广斌介绍,合作联社将在浩口、龙湾、后湖等地建立“虾稻种养”高标准农田30万亩。预计年累计生产小龙虾5000吨,优质生态稻米8000吨,实现产值3亿元,比单种水稻增加产值2亿元。(苏牧张玲王富田)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