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允
小时候的年是一个圆梦的节日,在什么都匮乏的年代里,一些稀罕的小玩意儿,只有趁着年关的喜气儿才能如数得到,而平日里惦记的美食也只有在年关里才能一饱口福。那时候,年是件带着大口袋的新衣裳,足以盛下我和小伙伴们尽情享受一个多月的花生、瓜子、糖果和快乐;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是鞭炮声里我们的欢呼和禽畜的四散躲离。炮声不停,快乐不离。
小时候盼年,从腊月便开始,买新衣服、打扫屋子、祭拜灶王、购置年货、蒸肉包子……都是腊月里的重头戏。在寒假里,掰着指头数着时间,盼星星盼月亮般盼着年的到来,在嬉戏打闹和完成寒假作业的督促声中等年,对还是孩子的我们来说,是一种甜蜜的期待。
除了买新衣服外,大人们在腊月二十三祭灶王也是迎接新年的重头戏。
祭灶之后,便迎来了腊月二十四的除尘,除尘意为除陈迎新,对众多农村家庭来说,打扫屋子要足足花费一天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家里的东西会被倾巢搬出清洗,而为了让屋子亮堂起来,有的土胚墙结构的房屋还会用白泥水重新刷拭一遍。
打扫完屋子便到了该给家里购置年货的时间。除了碗筷、花生、糖果、蔬菜和春联等东西,猪肉也是必不可少的年货。那时候,村子里常有一些养猪的乡党趁着年关,瞅准商机,现宰现卖,生意极为红火。
贴上春联,蒸好包子,各项工作准备就绪,年也就来了。吃完饺子、在春晚零点钟声敲响后,便正式踏入新年的正月。
在家乡,大年初一去寺庙祈福,是被很多妇女看重的一个习俗。在叩拜之间,她们祈求的无不是家人身体健康、平安幸福,子女学业有成、前程似锦等。
初一过完,便到了正月里走亲戚的时段。小时候,晚辈去长辈家里走亲戚需要磕头拜年,后来随着社会发展,晚辈再屈膝拜年时,均会被长辈一一拦下,说句“现在都不流行了”。而在走亲戚时,舅家要给年幼的外甥、外甥女送大红灯笼。
小时候的年,过得稀罕,虽然物资上远不及如今丰盛,但孩童的嬉笑和大人的忙碌之间,等年和过年,无不饱含着知足的幸福。那时候,年里,是人们对过去日子的挥别,也是对未来好日子满满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