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返乡创业局面峥嵘初现,但要实现长远发展,还需克服资金短缺、创业经验不足等“路障”。
资金缺乏拦住创业者
2014年,原本在一家企业做工的刘东(化名)回到老家湖南开了一家养鸡场,创业初期,因为是产业周期波动较大的传统养殖业,加上没有用来抵押的房产、田地等,刘东没有从银行贷到款,于是通过民间高利贷借钱养了30万只鸡,但今年上半年经营不太好,加上民间借贷利息比较高,资金链差点断裂,幸好下半年形势有所好转,才苦苦撑了过来。
王文也告诉笔者,在一些地区,创业者要获得政府贴息创业贷款,须有本市户籍的国家公职人员及其他具有稳定收入的个人提供担保,这对没有城市人脉的农家子弟来说是一道屏障。
创业经验不足令返乡创业者苦恼 邓先记告诉笔者,众多游客在节假期间蜂拥而至,凸显了专业公司来打造和管理旅游资源的需要,深度开发乡村旅游资源需要在优化景观、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发力”,这少不了外来市场介入品牌建设和经营,当前村里也正与旅游开发公司协商整体打造村庄旅游资源的协议,但如何与旅游开发公司进行利益协调、如何设定股本结构和决策机制等,单凭个人经验很难准确把控。
还有创业者告诉笔者,返乡创业存在隐形障碍,由于起步较晚,一些地方已被当地几家撑脸面的垄断性企业控制,市场饱和度较高,返乡创业者在交易、融资中与大企业缺乏平等谈判地位,难以与“巨头”竞争,只能剑走偏锋,在夹缝中求新求异。
返乡创业火爆的背后还须防泡沫 王文告诉笔者,自己创业初期加了很多创业的微信和qq群,希望能够互相学习,但后来发现,群里不少创业者过于浮躁,很不理性,没有想好商业发展模式就盲目找投资,砸钱做广告,在“打鸡血般”的迅速扩张后陷入困境。
各地创业孵化器、加速器等野蛮增长,部分地区创业园区遇冷。以四川省为例,据《工人日报》报道,四川省当前建有返乡农民工创业园17个,但大多处于入驻率低、空置率高的尴尬状态,其中宜宾、泸州、自贡、乐山和成都的8家创业园入驻企业均未达设计容量的20%。分析人士认为,孵化器越来越多,创业者却不够用了,这说明部分地方创业孵化体系布局与当地实际情况不吻合,规划不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