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知君菌业:走向海外的“蘑”力方舟
文章字数:1431
      查看金耳长势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谷幸 李煜强
  在陕西杨凌,有一家将菌菇“藏”进集装箱的企业——杨凌知君菌业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知君菌业”)。成立近十年来,它深耕实验室与田间地头,潜心钻研一件事:如何更智能、更高效地培育食用菌。
  如今,该公司不仅让金耳、榆黄蘑等珍稀菌类走进国内千家万户的餐桌,更让源自中国的“种植方舱”与菌包,沿着中老铁路,远销东南亚的热带雨林。
  今年,知君菌业的发展步伐迈得更远。“我们与广沣农林集团携手,在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合资成立了广沣食用菌种景东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沈道银介绍,8月22日,这家合资公司已正式开业!厂里的生产线由知君菌业自主打造并提供远程管理服务,日产菌包可达10万袋,主打品种为香菇和小香蕈。
  选择落户云南景东,是知君菌业经过深思熟虑的市场布局。“这里距离边境口岸和中老铁路更近。”沈道银表示,便捷的交通网络为产品出口“插上了翅膀”。他们创新性地采用“方舱+菌包”模式,辐射东南亚市场。
  谈及核心产品“食用菌智慧种植云仓”,沈道银的语气中满是自豪。这个外形酷似大型集装箱的“方舱”,实则是高度集成的智能植物工厂。该产品于2014年研发成功,
  历经多年迭代升级,如今已发展至第三代。仓内环境实现全智能化控制,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关键参数均由系统自动精准调控,彻底打破了食用菌生长对季节与地域的限制。
  “以金耳为例,传统大棚种植一年通常只能收获一季,而在我们的云仓里,每月都能收获一茬,全年可实现12季周年化生产。”沈道银进一步解释,“云仓不占用传统土地指标,且移动性强,若选址不合适,吊起来就能整体搬迁,特别适合土地资源紧张或自然条件受限的地区发展高效农业项目。”
  目前,公司拥有约2万平方米的方舱生产基地,年产量约300台,产品已成功进入新疆、甘肃、宁夏、云南、广东等地市场,实现稳定销售。
  “就在近期,宁夏固原产业研究院采购了两台方舱,用于珍稀食用菌的展示与实验;临夏的一个高原夏菜反季节种植基地,则一次性采购了六台方舱,投入实际生产。”沈道银介绍,知君菌业不仅销售方舱、供应特定菌包,还为客户提供全程技术支持。
  技术突破离不开持续的投入与深耕。自2014年成立以来,知君菌业始终将技术研发视为企业“生命线”。公司陆续攻克食用菌楔形菌种技术、装袋接种一体化生产设备、羊肚菌工厂化种植工艺、液体菌种生产技术等一系列行业难题,还成功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云仓设备系统及配套生长模型。这些成果不仅为企业自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更通过产学研合作,持续向行业输出“知君方案”。
  更让沈道银欣慰的,是技术落地带来的切实社会效益。他回忆,2020年,知君菌业深入陕西宜川,从车间规划设计、原料加工到种植技术,为当地提供全流程指导,并利用废弃果木枝屑作为食用菌栽培原料。短短几年间,食用菌产业已发展成为当地仅次于苹果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在食用菌产业领域大有作为,并为产业匮乏地区培育新的支柱产业”,这是沈道银始终坚守的目标。如今,这份事业早已跨越国界——公司的业务与服务不仅覆盖全国多地,还成功拓展至老挝、法国等国际市场。
  展望未来,沈道银目光笃定:“我们将继续拓展海外市场,让更多优质食用菌品种走向世界;同时持续深耕国内市场,丰富产品种类,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为中国乃至全球食用菌产业发展贡献更多‘知君力量’。”扎根杨凌农科城的知君菌业,正以智慧与坚守,让小小的菌菇,成长为跨越山海的大产业。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