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高端、智能化农机装备有了系统性国家标准
文章字数:1466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2025年第21号公告批准发布《包装储运图形符号标志》等622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和6项推荐性国家标准修改单的公告。其中,正式发布了GB/T46267-2025《大型全喂入联合收割机》、GB/T46270-2025《农业机械北斗自动驾驶系统》、GB/T46268-2025《农业机械作业北斗监测系统》等3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次针对高端、智能化农机装备制定的系统性国家标准,标志着农业机械化向“精准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进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大型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标准
  针对大型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大型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标准定义了高端作业新基准,适用于标定喂入量不小于12千克/秒,配套动力大于160千瓦,通过适配不同的功能部件实现收获稻麦、大豆、玉米籽粒等作物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新标准聚焦作业效率、可靠性及智能化提升,与现行相关行业标准相比,小麦的含杂率降低了40%、水稻的总损失率和含杂率分别下降了18%和25%、玉米总损失率和破碎率分别下降了12%和40%、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翻倍并提升至100小时。同时,标准创新性地提出新机应搭载作业状态监测终端,可实时采集喂入量、滚筒转速等关键参数。新标准的实施对改变我国大型农场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大型主粮作物收获机械的产业升级,提高我国收获机械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发挥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农业机械北斗自动驾驶系统》标准
  北斗自动驾驶系统将通过卫星定位、惯性导航和控制系统实现农机的自动路径规划和精准作业,对大幅降低驾驶员劳动强度,提高作业精度和土地利用效率发挥重要作用。《农业机械北斗自动驾驶系统》标准将为我国破解“精准作业”技术瓶颈提供重要支持。标准首次统一行业技术规范和系统分级,规定北斗自动驾驶系统的组成结构、安全要求、功能要求、检验方法等方面内容,并明确提出产品定位精度、作业精度、感知距离、响应时间等关键性能要求,适用于L0—L3级别,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拖拉机和自走式农业机械用自动驾驶系统的设计、制造与检验。标准突破了不同品牌系统兼容难题,明确了水平定位精度±2.5厘米,并新增交接行控制、曲线作业等要求,将为北斗自动驾驶系统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提供统一规范,促进智能农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广。
  《农业机械作业北斗监测系统》标准
  《农业机械作业北斗监测系统》首次针对耕、种、管、收等典型田间作业环节,系统规定了作业监测终端与数据平台的功能要求、性能指标及相应的证实方法。该标准全面提出了北斗监测系统在卫星定位、无线通信、图像采集、作业监测、电气性能、环境适用性及电磁兼容性等方面的技术规范,重点明确了数据采集频率、定位精度、作业监测精度等关键性能指标,并强调了跨厂商数据接口的兼容性要求。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并采集农机作业位置、面积、深度、作业量等关键参数,为精准农业管理及作业质量监控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标准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农机作业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为农业补贴政策落实与农业生产调度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
  据悉,三项标准的发布实施,将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向数字化、精准化方向转型,在保障粮食安全、农业强国建设上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据农民日报客户端)
    扫码获取详情

  链接 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如何成为农业“新引擎”?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从“补短板”迈向“全面升级”的新阶段。近日,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郑文刚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求技术突破,更需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让农机装备真正成为农业现代化的‘硬核支撑’。” (据光明网)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