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一人一年养万头猪”?
来看全链条智能养猪“黑科技”
文章字数:1186

  在河南省内乡县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一名饲养员借助智能饲喂、巡检机器人及大数据平台,可轻松实现年出栏生猪一万头,效率远超传统养殖模式。牧原集团通过“饲料—养殖—屠宰”全链条智能化管理,每天20亿条大数据分析对生猪养殖实现“透视”,而以猪为纽带的合成生物、生命健康等产业项目也已投产运营。在科技赋能下,生猪产业正以颠覆性的创新重塑产业面貌。
  养殖端:一人一年轻松管理万头生猪
  记者近日走进内乡县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21栋六层白色建筑构成独立生态养殖场——五层、六层饲养怀孕和泌乳母猪,四层培育保育仔猪,一至三层养殖育肥猪,猪群通过内部电梯即可实现迁移。高38米、臂展2365米的巨型饲喂机器人如同“中央厨房”,通过管道将饲料精准输送至各楼层,根据猪的日龄、体重动态调整配方,猪只轻触饲喂槽就能吃到“定制营养餐”。
  猪舍内,搭载可见光摄像头、红外热像仪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在轨道上24小时巡查,实时监测温湿度、猪群姿态等10余项指标,异常情况会自动预警并推送至饲养员手机。配合智能环控系统,即便在东北-40℃或海南40℃的极端天气,猪舍也能保持25℃恒温,空气质量接近医院ICU标准,从源头降低疫病风险。
  “智能设备让养殖效率发生质变。”综合体三场场长孙世强介绍,育肥阶段一名饲养员可同时管理4800头生猪,一年饲养两到三批次,轻松实现万头出栏量。这背后是牧原从2011年持续投入的数智化积淀:如今已组建千人技术团队,接入智能化设备超240万套,日均处理数据超20亿条,构建起覆盖养殖全场景的数字化管控网络。
  饲料端:全链条闭环守护安全与效率
  饲料是生猪养殖的“粮食”,牧原将智能化延伸至产业链上游,打造从原料到投喂的全封闭体系。智能管链系统通过驱动箱、塞盘链条等设备实现饲料密闭输送,全程阻断病毒传播风险;数字化饲喂管理系统则结合猪群品种、年龄、生理状态等数据,自动生成精准投喂方案,形成“饲喂 — 生长—优化”的正反馈循环。
  目前,牧原已应用智能饲喂设备156万套,通过记录不同配方与猪群生长的对应关系,持续优化营养方案。这种精准化管理不仅让饲料利用率得以提升,更从源头保障了生猪生长的营养均衡,为下游屠宰环节的品质把控奠定基础。
  屠宰端:智能升级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在屠宰环节,智能化技术同样大显身手。牧原引入自动化屠宰线,通过红外检测、重量分级等设备实现生猪屠宰、分割的标准化操作,每头猪的屠宰数据实时上传至管理平台,形成从养殖到加工的全程溯源链条。
  与此同时,智能免疫系统贯穿养殖至屠宰的全流程:无针免疫设备实现消毒、标记、注射一次完成,减少应激与交叉感染;防疫监控系统实时呈现猪群免疫状态,确保每批生猪达标出栏。这种全链条管控模式,让猪肉品质更稳定,安全更可控。
  “养猪产业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拥抱数字化、人工智能。”牧原集团董事长秦英林表示,通过智能化代替繁杂辛苦的人工劳动,让养殖变得更轻松、更简单,让养猪人、养猪行业有尊严,受人尊重。 (据《河南日报农村版》)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