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苹果摘袋季,“水裂纹”却成了果农心头忧——果肩、梗洼处的褐色裂纹,不仅拉低果实颜值,更让辛苦种植的苹果沦为次品,直接影响收益。这一看似常见的问题,实则是遗传、气候、水肥管理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生理性难题,土壤忽干忽湿、劣质果袋使用、果园光照不足等,都可能成为“元凶”。
破解“水裂纹”痛点,关键在“防”与“治”结合。本期内容从水裂纹的特征识别入手,拆解9大核心成因,再针对性给出土壤水分管理、科学施肥、果袋选择等5项防治措施,为果农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希望这份实用指南,能帮助果农减少损失,让每一颗苹果都能以优质品相走向市场,守护好一年的辛勤成果。
认识苹果水裂纹
苹果水裂纹的典型特征集中在果实表面及凹陷部位,具体表现为:
凹陷处纹路:梗洼和萼洼处多呈现褐色涟漪状或水波纹状裂纹。
果面裂纹形态:果面常以果点为中心形成裂纹——果肩部位多为横向裂纹,果胴部位多为放射状裂纹,随着裂纹增多、延长,最终相互连接成网状,导致果面粗糙。
后续变化:裂口处易失水干缩,造成果实成熟延迟;小裂口会分泌蜡液,愈合后形成黑褐色疤纹,严重时疤纹纵横交错,最终发展为果锈。
苹果水裂纹的产生原因
苹果水裂纹本质是果实生长过程中“供需失衡”引发的生理性问题,具体可分为9类核心原因:
遗传因素。富士苹果的水裂纹属于生理性病害,其亲本为“国光”和“元帅”——其中“国光”本身是易产生裂纹的品种,“元帅”则较易出现果锈,这两种亲本的裂纹相关性状均遗传到富士品种上,导致富士苹果天生存在水裂纹高发风险。
土壤水分忽干忽湿。果实所需水分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运输,若土壤水分管理失衡、忽干忽湿,极易诱发水裂纹,遇到干旱天气时,果园土壤缺水且未及时灌水,果实膨大受阻;待旱情严重后再大水漫灌,土壤水分突然激增,会导致果实从“缺水状态”骤变为“水分过量状态”,果肉细胞快速吸水膨胀,但果皮生长速度无法同步加快,最终造成果皮皮层组织撕裂,形成裂纹。
不良气候影响。干旱、高温、暴雨、冻害、多风、多雾等极端气候,会导致果园环境突变,成为水裂纹的重要诱因,连续高温干旱后突降暴雨,且降雨强度大,雨后天晴又遇持续高温,这种“干湿急转+冷热交替”的环境,最易引发水裂纹;幼果期若遭遇冻害,果实表层组织受损,后期也容易出现裂口。
土壤基础条件差。长期用肥不当、土壤管理不科学,会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养分不均衡,保水保肥能力大幅下降,这类土壤既容易干旱缺水,灌水或降雨后又易出现涝情,且灌水后无法长效保水,很快再次干旱——频繁的水分波动会直接导致果实水分供应失衡,增加水裂纹发生概率。
施肥方式不合理。养分失衡:长期单一施用化肥,忽视有机肥、中微量元素肥,导致树体养分不均衡,抗逆能力减弱;根系受损:施肥方式不当(如浅层施肥)导致根系上浮,降低树体的抗旱、抗涝能力;肥害影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氨气会向上扩散,灼伤叶片和果实,尤其是枝条下部的果实,易出现严重的裂纹、裂口和皴皮。
果袋质量与使用问题。使用劣质果袋是水裂纹的常见诱因:劣质果袋疏水性差,易被雨水浸湿,或雨水顺着果柄流入袋内,导致果实长期处于“浸泡状态”,增加水裂纹发生风险。
果园郁闭、光照不足。修剪不合理、果园种植过密,会导致树冠郁闭,内膛通风透光条件差,光照不足会使果皮角质层发育不健全,抗裂能力下降;果实摘袋后,阳面着色均匀、皮层健壮,阴面因缺少光照,表层细胞排列杂乱,更易出现水裂纹。
摘袋后遇雨。果实摘袋后若遭遇降雨,梗洼等凹陷部位易积水,水分长时间滞留会导致局部果皮受力不均,诱发严重的水裂纹。
树势与树龄差异。一般情况下,树龄大、树势弱的果树,水裂纹发生概率更高、危害更严重;而树龄小、树势健壮的果树,因养分供应稳定、抗逆能力强,水裂纹发生少且程度轻。
苹果水裂纹的科学防治措施
针对水裂纹的发生原因,需从“土壤管理、养分调控、果袋选择、树体培育”等多维度综合防治,具体措施如下:
加强土壤水分精细化管理
保持土壤水分稳定是防治水裂纹最核心的措施:
有灌溉条件的果园,冬季或早春需灌一次透水,果实膨大期根据墒情及时补水,始终保持土壤含水量稳定,避免果实生长“忽快忽慢”。
水源条件差的果园,推行“果园生草+节水灌溉”模式(如覆草滴灌、生草微喷),既能调节土壤水分,又能平衡氮素供应。
新建果园采用起垄栽培,降雨后可快速排水,避免田间积水。
核心原则:防止久旱逢雨、大水漫灌导致的温度、湿度急剧变化,为果实创造稳定的生长环境。
科学施肥,均衡养分
基肥优先:秋季施基肥时,重点增施有机肥(如腐熟的羊粪、牛粪),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关键期补肥:花蕾期喷施1次硼肥,促进花粉发育和果实坐果;幼果期套袋前,结合喷药喷施硼肥和钙肥,增强果皮韧性;摘袋前、摘袋后各喷施1次叶面钙肥,进一步提升果皮抗裂性。
避免肥害:严禁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化肥需与有机肥搭配使用,避免单一施肥导致养分失衡。
选用优质果袋规范套袋操作
选对果袋:优先选择优质双层果袋,干旱地区可选用“纸加膜袋”,避免使用单层劣质纸袋。
规范套袋:套袋时将袋口严密封紧,防止雨水顺着果柄流入袋内,避免果实被雨水长时间侵袭。
培育健壮树体优化通风透光条件
合理修剪:通过疏除过密枝条、打开层间光路,减少低光效冠区,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光照充足可促进果皮角质层健全发育,雨后水分也能快速散失,减少果实吸水时间。
调整树势:针对树龄大、树势弱的果树,通过增施有机肥、合理修剪,逐步恢复树势;乔化树若果园郁闭,需及时间伐或树形改造,兼顾通风透光与果品质量。
强化果园综合栽培管理
减少刺激:幼果期尽量少用对果皮有刺激性的农药(尤其是乳油类药剂),避免损伤果皮表层组织。
辅助补光:果实着色期及时摘叶、转果,地面铺设反光膜,促进果实均匀着色,提升果皮发育质量。
科学脱袋:脱袋时避开多风、温度骤变的天气;脱袋后建议喷施1次“清水药+液体钙肥”,既能全园杀菌,又能补充钙元素,降低水裂纹发生风险。
(本版稿件由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张朝辉 参考 陕西省果业中心网、铜川市耀州区果业发展中心网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