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雌卵黑雄卵白 “限白1号”家蚕新品种实现精准分选
文章字数:627
  近日,记者从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获悉,农业科技大市场建设工作启动会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科技成果交流路演在北京举行,一项家蚕育种成果引发围观:西南大学代方银教授团队研发的“限白1号”家蚕新品种,不仅被专家组评估为1200万元经济价值,更当场与山东广通蚕种集团签下1000万元合作协议。
  “雌卵黑、雄卵白,机器一眼就能分清。”代方银展示的蚕卵样本,揭开了核心技术——通过基因标记技术,让雌雄蚕卵在胚胎期就呈现明显卵色差异,实现自动化精准分选。
  这恰恰击中了蚕业生产的三大难题:传统蚕种生产依赖人工鉴别蛹期雌雄,不仅效率低(一人一天最多处理3000粒),还易损伤蛹体;雌雄混养导致蚕茧物理特性差异大,缫丝均匀性差,制约生丝品质;现行单养雄蚕品种因依赖致死基因,雌卵胚胎期死亡,种卵利用率仅50%,制种成本翻倍。
  “‘限白1号’从源头解决问题。”代方银解释,雌雄卵均可存活,种卵利用率提升至100%;搭配卵色分选机,准确率超99%,效率比人工高200倍,人力投入减少90%,彻底化解了人工分选的时间与成本压力。
  在联合研发单位四川三台蚕种场的试验基地,这项技术的效益已清晰显现:通过“分选—分养—分缫”全流程测试,雄蚕茧料丝转化率更高、生丝品级更优,雌蚕茧适合开发多样化制品,生丝纤度均一性大幅提升,达到国际高端丝绸原料标准。
  “综合效益比传统模式提升20%以上。”代方银算了笔账:仅种卵利用率从50%到100%的跨越,就使每张蚕种产出效益翻倍;加上分选环节降本、分缫后品质溢价,产业链各环节都能分到“科技红利”。
  (据《农民日报》)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