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一块健康好豆腐是怎么做成的?
文章字数:1336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贺辉 张妮 郭亦宸
    种类繁多的“绿清竹”豆腐产品。

  一块豆腐会“72变”?能变换成多少美味?
  在陕西杨凌,从传统火锅起家的“中华名火锅”陕西竹园村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竹园村”),通过转型升级,在豆制品深加工领域,用智能化生产线让传统豆腐焕发新生机。
  8月19日上午,记者来到竹园村旗下的陕西绿清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清竹”)的豆腐工厂,全封闭的流水线上,三条豆腐智能化生产线正缓缓运转。这批新鲜下线的产品经过锁鲜包装,3个小时后便能抵达西安各大商超的货架。
  “这是西安商超的加急订单,最近市场需求非常旺盛。”绿清竹豆腐生产经理高文强看着生产线说,“目前这三条生产线产出的豆腐品类已达8种,规格从小盒到大盒都有,高峰期全线运转产能可达50吨。”
  作为“中华名火锅”和“西安老字号”品牌,竹园村用五年时间,完成了从传统餐饮到现代化食品加工的转型升级,建成了全国唯一一家全熟浆豆腐智能生产线。
  “我就是从豆腐起家,再到后来的竹园村火锅,本身对食品产业就有情怀,豆制品作为传统食品,市场空间广阔,我希望通过智能化,能够让传统豆腐更安全、更营养,也算是重新回归初心,用技术做好食品产业。”陕西竹园村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素琴谈及做豆腐的原因时如此说道。
  走进生产车间,一粒粒经过严格筛选的黄豆,经3次深度清洗、8—10个小时浸泡后,再依次进行磨浆和100℃熟浆工艺;在饮用水的喷淋下,逐渐凝结成洁白的豆腐。一块长达40米、宽1.3米的“超级豆腐”,如3D打印般一气呵成。
  “我们只磨一道,只压榨一次,最大程度锁住豆香。”高文强解释道。当40米的“旅程”结束后,一整块豆腐便会按包装盒规格,进行机械精准分切,整齐装入盒中,全程无需人工干预,实现了全自动化生产,至此,一块竹园村健康好豆腐便制作完成。
  在绿清竹豆腐展销区,记者看到了豆腐“72变”后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多样性:百搭鲜豆腐、老豆腐、嫩豆腐、内酯豆腐、鸡蛋豆腐……这一系列产品背后的研发与生产,正是团队深入调研后对消费需求的精准回应。
  “我们这款鸡蛋豆腐每盒平均添加两个鸡蛋的蛋液,不仅提升了蛋白含量,口感也更受老人和孩子喜爱。”绿清竹豆腐工厂销售经理刘小强介绍起他们的销冠产品。
  “现在从黄豆到成品,全程只需12个小时,这种透明度、安全性正是市场信赖我们的关键。”竹园村公司总经理王刚说道。在保鲜环节,公司通过引进巴氏杀菌与全程冷链技术,豆腐的保质期延长到20天以上。
  绿清竹依托竹园村传统的火锅产业,成功构建了完整的豆腐产业链条:上游有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基地供应原材料,中游有杨凌竹园村生产基地的标准化智能生产,并与区属企业陕西华秦合作,获得优质鸡蛋原料;下游则通过超市、社区直达消费者餐桌。这种“产业聚集、链链相通”的发展模式,让一块小豆腐有效带动了地方产业链协同发展。
  据了解,绿清竹豆腐生产线自2024年年底试运行至2025年正式投产以来,产能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从最初的日产百斤提升至日产50吨,产出规模和技术水平大幅提升。目前,产品已经从陕西本地扩展至西北各省及四川等地,覆盖商超、社区团购、餐饮等供应链渠道。
  从火锅到豆腐,竹园村通过智能化改造和全产业链布局,这家老字号企业不仅让传统豆腐焕发新生,更探索出了一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