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转基因农业会破坏生态环境吗
文章字数:930
  首先要明确农业是一种人工生态,它不是自然生态。影响农业生态的因素,未必能影响自然生态。同时要认识到,农作物的害虫是自然生态对人工生态的入侵,而非相反。
  与中国人早先更多担心转基因的食用安全性不同,欧美国家的人们一开始更多担心的是转基因的环境影响。
  最早引发人们对转基因环境安全性担忧的,是20世纪末发生于美国的“帝王蝶事件”。1999年5月,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称其用拌有转基因抗虫玉米花粉的马利筋杂草叶片饲喂帝王蝶幼虫,发现这些幼虫生长缓慢,且死亡率高达44%。文章发表后,美国举国震动,美国环境保护局(EPA)组织昆虫专家展开专题研究。研究结论认为,转基因抗虫玉米花粉在田间对帝王蝶毫无威胁,发表在《自然》杂志的这一实验是在实验室完成的,并不能反映田间的真实情况。
  类似的还有“墨西哥玉米事件”。2001年11月,《自然》杂志发表一篇文章,大意是说在墨西哥南部采集的6个玉米品种样本中,发现了一段可启动基因转录的DNA序列,以及一段与转基因抗虫玉米所含基因相似的基因序列。但是,这篇论文发表后受到了科学界的批评,被指出试验方法错误、试验结论错误。2002年4月11日,《自然》杂志申明“该文所提供的证据不足以支持其结论”。
  这是迄今声称转基因可能对生态产生负面影响的最有名的两起事件,最终都被科学界否决。
  还有两个谣言是“种植过转基因作物的土地会寸草不生”和“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土地会出现超级杂草”。很明显,这两则无法兼容的谣言互相矛盾。
  认为转基因作物会危害环境,其实只是一种猜测。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农业是一种“天然”状态,而转基因作物是一种新物种,那么,这种新物种是否会破坏原来的农业状态,或者打乱原来的生物链呢?
  这种“猜测”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农作物是人类选育出来的,农业更是需要农民去维护的,没有人的维护,农田里就会杂草丛生,因为农作物根本竞争不过杂草;二是转基因作物只不过是具有某方面“优势”的作物,选育有综合优势的作物,是人类正在做且一直在做的重要工作。转基因作物在本质上与普通作物并无差别,没有理由认为它对环境会有特殊危害。相反,种植转基因作物能减少农药的使用,实现免耕,进而保护环境、减少水土流失,这却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 (未完待续)
  (据农业农村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