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我国普惠型涉农贷款 投放保持较快增长
文章字数:850
  8月11日,记者从金融监管总局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国普惠型涉农贷款、粮食重点领域贷款投放均保持较快增长,利率水平则继续下降。
  截至6月末,全国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3.9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34%;全国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5.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3.5%。今年1月到6月,全国新发放的普惠型涉农贷款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6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下降趋势。
  金融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三农”金融体制机制改革,聚焦粮食生产、县域富民产业、乡村建设等“三农”重点领域持续增强金融供给,不断提升金融服务“三农”质效。
  (据《人民日报》)
  链接:
  普惠型涉农贷款“量增价降”说明什么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8.34%;与此同时,新发放的普惠型涉农贷款平均利率持续下降。
  上半年普惠型涉农贷款“量增价降”,是金融资源向“三农”领域倾斜的直接体现。
  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的持续增长,意味着更多资金流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农小微企业和普通农户,有助于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更多渠道,也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新发放普惠型涉农贷款利率水平持续下降,得益于政策引导与市场发力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国家通过降准、降息及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降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金融科技的应用提升了风控水平,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利率的下降为农户和相关主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有助于形成“低成本融资—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收益”的良性循环。
  不过也要看到,支持“三农”事业发展,金融机构仍需在“质效”和“长效”上下功夫。
  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性,针对多元化的金融需求,设计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并提供相应的服务;同时深度参与农业产业链建设,提供“融资+融智+融商”的综合服务,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另外,健全风险共担机制仍不容忽视。涉农贷款面临较高风险,需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和信贷担保体系,及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增强金融机构放贷信心和农户经营稳定性。
  (据《农村金融时报》)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