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是餐桌上的常见蔬菜,也是我国广泛栽培的大众化蔬菜之一,多地均有种植。种植豆角若想实现高产,打尖是关键技术环节。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豆角打尖的正确方法。
什么是豆角打尖?打尖就是摘掉豆角藤蔓最顶端的部分,也就是去头部。豆角是草质藤本植物,具有蔓延生长的特点,若藤蔓生长速度过快,会吸收过多的养分。为了保证豆角主蔓养分充足,必须抑制藤蔓无休止的蔓延,这样可以延长豆角的采摘期,让豆角主蔓分叉处开更多花、结更多果,从而获得高产。
打尖时间:一般在当地气温下降到20℃前,或者藤蔓布满架面以后及时打尖,可最大化延长结荚时间。打尖最好在晴天中午露水干了以后进行,此时可利用紫外线消毒,促使伤口加快愈合,减少病害传染机会。
苗期打尖:主蔓打尖应在生长到 1.5—2米时进行;侧枝打尖以第一花序为节点,花序下面的侧枝需全部清除,花序上面的侧枝则保留,这样可让上部侧枝继续生长,促进通风透气,防止病害。
主枝打尖:主枝打尖可在长到1米左右时开始,保留7—8个侧枝生长节点。打尖过早,侧枝数量会减少;打尖过晚,侧枝节点过多,长出的侧枝会过于密集。主枝的每个叶腋会萌发一个侧枝,侧枝一般能长出花蕾,管理时需将主枝60厘米以下的侧枝全部打掉。
侧枝打尖:侧枝数量通常较多,若按主枝打尖方法处理效果不佳,可保留短侧枝:在侧枝修剪时保留第三个叶腋,在第三个叶腋处留1片叶后打尖,这样既能为伤口遮挡阳光,又能促进光合作用。
(据四川农村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