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做好高温闷棚工作 筑牢幼苗生产根基
文章字数:2441


  闷棚结束后,菜农需根据实际棚室状况及时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全面落实各项善后措施,为下茬蔬菜生长打造适宜的棚室环境,为蔬菜高产优质奠定坚实基础。
  棚室通风时间别太短
  高温闷棚作业主要在棚室完全密闭的环境中开展,尤其是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闷棚的棚室,在闷棚过程中,药剂挥发与高温作用会产生多种有害气体,如甲醛、氨气等。这些有害气体若在棚内残留,当闷棚结束后通风时间不足就急于定植苗子,极易引发熏苗现象。受熏害的苗子会出现生长停滞、叶片发黄、根系发育不良等问题,进而导致整个棚室的苗子生长不一致,严重影响后续产量。
  因此,闷棚结束后,要第一时间将棚室顶部的通风口和前脸的通风口全部敞开,确保空气能够在棚内形成有效对流。同时,要适当延长通风时间,通常需要连续晾晒7—10天。在通风期间,每天都要检查棚内气味变化,只有当棚内的有害气体完全排放干净,闻不到任何刺激性异味后,才能进行幼苗定植,以此保障幼苗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中顺利生长。
  及时补充有益菌
  不论是哪种方法闷棚,由于高温、药物的刺激,或多或少都会改变土壤微生态环境,杀灭其中大量的有益菌,尤其是耕作层中不耐高温的有益菌,使土壤微生物群遭受伤害。闷棚结束施用底肥时,应增施微生物肥料,可根据不同蔬菜、不同根部问题,选择适合的菌种,以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有死棵等根部病害的棚室,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等产品;有根结线虫的棚室,选用淡紫拟青霉、厚垣轮枝孢、蜡质芽孢杆菌等产品。
  通过微生物的补充,构建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群落,巩固闷棚效果。补充有益菌后,在管理中注意三点:一是减少或尽量避免化学杀菌剂大量、重复使用,以防降低有益菌数量,诱发土传病害。二是补充有益菌所需营养。如选择含有腐植酸、氨基酸、海藻酸、甲壳素等的产品,既能补充有益菌营养、改良土壤,又能提高定植后蔬菜的抗逆性。三是微生物肥料要连续用。幼苗定植后,尽量多用微生物肥料特别是微生物菌剂,应配合微生物菌剂蘸根(蘸盘)、缓苗后灌根,在蔬菜生长过程中利用微生物菌剂进行冲施,保证全程连续使用。
  化学肥料补充要适量
  化学肥料包含大量元素肥料和蔬菜生长所必需的中微量元素肥料,科学合理地补充化学肥料,是保障蔬菜生长过程中营养供应的关键。
  大量元素氮、磷、钾作为蔬菜生长的“主食”,在闷棚前的底肥施用中是不可或缺的。为了实现科学施肥,补充大量元素肥料最好结合土壤检测结果进行。通过土壤检测,能够准确了解土壤中氮、磷、钾等养分的含量情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进行施用,确保土壤中的营养既均衡又充足。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了解土壤中氮、磷、钾等的库存情况,若养分含量高,适当减少该养分投入。通常情况下,底肥施用的大量元素肥料主要是复合肥料,相对于水溶肥来说,复合肥施入土壤后,由于养分流失快,作物吸收利用率低,施用量较大。近年来,不少肥料企业推出了全水溶新型复合肥料,与传统复合肥料相比,新型复合肥在吸收利用率等方面有了极大提高,借助新生产工艺和辅助技术,将养分吸收利用率提高了至少20%,降低了化学肥料在土壤中的残留。具体用量应结合测土结果和肥料养分含量,一般亩用量25—50千克。
  中微量元素肥料虽然在蔬菜生长过程中的需求量相对较少,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在底肥中,要尽量保证中微量元素的全面供应,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过量施用,以免对蔬菜生长产生不良影响。例如,中量元素肥料中的钙镁磷肥、硝酸钙等,亩用量控制在50—100千克,能够有效补充土壤中的钙、镁等元素,预防蔬菜出现裂果、脐腐病等问题;微量元素肥料中的硫酸亚铁、硫酸锌亩用量为1—2千克,硼砂亩用量1千克,钼酸铵亩用量200克等,这些微量元素能够参与蔬菜体内的多种生理代谢过程,促进蔬菜的生长发育和品质提升。
  严防病虫杀“回马枪”
  经过高温闷棚后,棚内的病原菌和有害虫卵虽然得到了有效杀灭,但棚室外部的病虫害依然存在,稍不注意就可能再次侵入棚内,给蔬菜生长带来威胁,因此必须做好严防工作。
  一是防止人为因素传播。棚室外面的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病虫,尤其是拔园后堆积在棚室周围的茎秆、残叶等废弃物,更是成为病菌和线虫滋生的温床。当工作人员进出棚室时,鞋子和衣物容易携带这些病虫进入棚内,造成二次污染。为避免这种情况,可在棚室门口撒施宽度不少于2米的石灰粉,石灰粉具有一定的杀菌消毒作用,能对进出人员携带的病菌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也可要求进出人员更换专用的棚内鞋子,从源头上减少病虫传入的可能性。此外,在幼苗定植前以及操作机械进棚翻地前,要对机械的轮胎、作业部件等进行彻底消毒,可选用福尔马林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擦拭或喷洒,防止机械将其他棚室的病原菌、线虫等有害生物携带进棚。
  二是防止害虫迁入棚室。闷棚结束后,外界的害虫会伺机通过通风口进入棚室。为阻挡害虫入侵,要及时给所有通风口安装防虫网。防虫网的选择要根据主要害虫的体型来确定,对于蓟马、粉虱等体型较小的害虫,应选用目数较高的防虫网,并且在安装过程中要保证防虫网与棚室框架紧密贴合,不留任何缝隙,避免害虫从缝隙中钻入。除了安装防虫网,在幼苗定植后,还应在棚室内均匀悬挂粘虫板,粘虫板通过释放引诱剂吸引害虫,将其粘住,从而达到物理杀虫的目的,有效降低棚内的虫口基数。
  三是幼苗早消毒。幼苗自身携带病虫害是棚室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源头之一,因此在接收苗子时,要进行严格检查。重点查看幼苗的生长点是否正常、叶片背面有无虫卵和病斑、根系是否发达且无腐烂现象等。若发现苗子携带茶黄螨、蓟马、粉虱等虫害,要立即喷洒相应的化学杀虫剂进行防治,待虫害彻底消灭后再将苗子移入棚内,防止虫害在棚内扩散蔓延。若苗子存在根系发育不良、长势较弱的情况,在定植前要用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几丁聚糖、悬浮钙等物质进行蘸根处理。这些物质能够刺激根系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促进新根再生,同时增加根系周围有益菌的数量,提高根系的抗病能力,减少根茎部病害的发生。
  (本版稿件由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董文兰参考《北方蔬菜报》、全国农技推广网等整理)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