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陕西凤县
科技谱写“椒香曲”
文章字数:1314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耿苏强 王朝阳 李泉林 王宇飞

    扫码看视频

  在传统花椒种植面临品种退化、病害威胁的背景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团队构建起以良种选育、嫁接建园、四季轻简化修剪、高效栽培、加工利用等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体系,正推动花椒产业向高质量目标加速迈进。
  7月3日,2025年“走出杨凌看示范”全媒体采访团驱车进入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崇山峻岭间,上万株花椒树将山坡染绿。这丰收景象,得益于良种选育推广和病虫害(特别是根腐病)技术防控。今年花椒不仅挂果量大,且椒粒饱满、色泽油亮、麻香浓郁。
  2012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凤县花椒试验示范站挂牌成立,以花椒产业需求为导向,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示范推广与应用。其中,该站选育的“凤选1号”成为国内首个通过国审的红花椒品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魏安智介绍,试验站专家团队运用多种育种手段开展良种选育研究,选出一批优良种质,其中已审定4个、获授权4个。这些“科技种子”正成为椒农增收的硬核保障。
  根腐病被称为花椒的“癌症”,曾导致无数椒园颗粒无收。面对这一困境,该站专家团队通过嫁接繁育技术扭转局面。魏安智表示,通过示范嫁接繁育配套技术,可有效解决花椒树根腐病难题。目前,该站每年繁育花椒嫁接苗3万多株,已先后在陕西凤县、凤翔、乾县及河南三门峡等地推广示范。
  回忆起几年前遭遇根腐病的经历,凤县双石铺镇十里店村椒农朱宝平仍心有余悸:“根腐病严重威胁花椒树生长,病害严重时会导致全株死亡。”如今,他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提心吊胆了。
  经过多年实践与持续优化,凤县花椒产业实现华丽转身。“今年花椒不仅产量高,品质也特别好,亩产从原来的80—120斤增加到160斤左右。”站在挂满红果的花椒树下,朱宝平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多出来的都是科技给的‘溢价’!”
  科技的“良方”精准解除了椒农最大的心病,稳住了椒树根基,也筑牢了椒农增收的底气,小小花椒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科技带来的改变远不止于此。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让种花椒从“苦累脏”变成了“高效赚”。其中,该站创新的四季整形简化修剪技术有效减少了病虫害发生;改进的花椒烘烤技术解决了传统晾晒和机械烘烤等难题。魏安智表示,试验站已累计示范花椒种植8万亩,辐射推广20万亩,显著提升了花椒产量及农户收益。  
  如今,凤县双石铺镇的山岭间,一片片灼灼的“中国红”不仅映红了山川,更映照着椒农奔向富裕生活的幸福笑脸。作为“中国花椒之乡”,凤县花椒产业发展成绩斐然: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达7.3万亩,年产量5200吨,创造产值高达6亿元。
  凤县花椒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魏国银表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凤县花椒试验示范站从凤椒中优中选优,成功选育出“凤选1号”等优质品种,还培育出西农无刺花椒,这些新品种的推广显著提升了花椒的产量与品质。
  截至目前,该试验站在花椒种质资源研究方面,已调查、收集国内外优良品种、优良类型、农家品种及近缘野生种质资源204份,保存52份,建立30亩花椒种质资源圃,为花椒良种选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山风拂过,椒香四溢。凤县山岭间那漫山遍野的花椒,既是自然的馈赠,更是科技点亮的“致富星火”。椒农们鼓起的“钱袋子”和洋溢的笑脸,正是杨凌科技赋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最生动、最温暖的注脚。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