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直播团队在贵州省罗甸县龙坪镇罗化村的蔬菜基地里直播带货。 卢志佳 摄 当手机变身“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流量正以全新姿态助推乡村发展。广东茂名的荔枝AI种植、重庆深山的短视频带货、四川苍溪的“村播”集群,无不印证:在数字时代,流量正成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新农资”。
然而,要让流量真正为“农”所用,仍需突破人才、技术、供应链等瓶颈,通过培育本土电商生态、完善物流基建、挖掘乡村文化内涵,让“小屏幕”打开大市场,推动“数字下乡”向“数字兴乡”升级。只有让流量扎根乡土、赋能产业,才能让乡村在数字浪潮中焕发持久活力。
荔枝树下手机变身新农具
全国每两颗荔枝,就有一颗来自广东。其中,广东茂名的荔枝种植面积占到全省五分之二。荔枝树下,一场变革正悄悄拉开帷幕——手机变农具、直播变农活、流量变农资。以前务农看谁家“锄头硬”,如今比拼谁家“触网快”。
从青绿转红的关键时期,如何把控荔枝质量关?广东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种植户张凤仙对着手机AI软件发起提问后,屏幕上弹出的是荔枝成熟期管护指南。这份从天气预警、病虫害防治到销售服务等多维度的定制方案,让这位种了30年荔枝的老果农惊叹不已。
茂名市农业农村部门联合茂名移动在荔枝大数据平台引入大模型,打造“荔枝AI助手”。茂名市农业农村部门工作人员介绍,AI模型接入荔枝病害防治知识库、茂名地区生产气象、病害防治等数据,并且能够根据过往数据提供精准建议,有效降低种植风险,生产效率提升30%。截至目前平台接入数据超500万条,平均诊断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5秒以内,准确率提升至95%以上。
过去,“爬山过岭采荔枝、肩挑手扛运荔枝”是常态。如今,只需手机一点,荔枝运输难、损耗大、成本高的问题大大缓解。
在茂名高州市平山镇仁耀垌村荔枝园内,满载荔枝的农用无人机从山头果园腾空而起,在北斗卫星和5G网络的支持下以厘米级精度飞行至1公里外的冷链中心,确保果品以最佳状态发往全国市场。这样的运输无人机每次可运输170斤荔枝,运行一公里仅需5分钟。
在茂名电白区旦场镇松山村委会勒竹仔村,一对主播对着手机镜头热情吆喝:“亲朋好友们,一起来品尝下这颗皮薄肉厚的荔枝?咬下去,清甜多汁……”
以前要挑着装满荔枝的果筐,跨越山头到城镇里叫卖,现在通过巴掌大的手机便可直播带货,借助电商和物流将荔枝销往全国各地。
茂名茂南区羊角镇禄段电商基地约2800平方米,荔枝直播在线人数多,销量火。禄段村党支部书记何亚柱说,电商助力荔枝销售开拓新局面。村里超50%的荔枝通过电商“出村进城”,最忙时,物流车两小时轮换一批,一天24小时无间断。
直播遇冷后他们拍短视频“升温”
“蒋叔叔自家的藠头,脆嫩爽口,想要的朋友们抓紧下单啦!”驻村工作队员梅文婷举起还沾着泥土的新鲜藠头,对着镜头热情地吆喝着。重庆市綦江区三角镇中坝村村委会门前热闹非凡,村民们提着自家的土豆、干辣椒等土货依次排队,等待村干部在直播间帮他们售卖。
“中坝村地处深山、产业规模小,农产品难以出山。”三角镇中坝村党总支副书记蒋婷婷说。为此,在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蒋婷婷和其他村干部从2021年起尝试探索电商助农之路。
刚开始直播带货时,每场直播在线人数只有三五个人,没有流量就意味着拿着土货也卖不出去。梅文婷直言:“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认识到,必须想办法在‘引流’上下功夫。”
于是,在直播之外,她们开辟了“第二赛道”,尝试通过拍摄短视频吸引粉丝、积累流量。自2021年起,蒋婷婷等人累计发布了几百条短视频,但这些作品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面对瓶颈,这群“电商小白”意识到,必须向专业靠拢。蒋婷婷一行积极参加綦江区和三角镇组织的各项赛事、培训,学习专业的短视频策划、制作和运营技巧。在不断地尝试探索下,中坝村的短视频工作逐渐有了起色。新账号“村干部蒋婷婷”破圈,目前已吸引了10万抖音粉丝和4万视频号粉丝关注。
流量积累后,直播也迎来质变。据统计,自今年4月26日“助农线上集市”首播以来,场均在线人数稳定在800至900人,最高在线人数达3000余人,5场直播累计销售额达8.4万元,有效促进村民和村集体增收。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将本土文化元素融入‘短视频+直播’实践中,让镜头不仅能售卖土货,更能讲述乡愁,提升家乡辨识度,助力村民增收致富。”三角镇宣传委员王俊说。
拥有473名“村播”35个直播团队
农业县孕育出乡村“播谷”
四川广元苍溪县是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近年来吸引33家数字企业落户、1200余名年轻人返乡从事电商行业,2024年全县电子商务全渠道销售农特产品突破3.5亿元……
走进陵江镇笋子沟村的多个梨园,果农们不仅忙着为雪梨抢“鲜”上市做准备,还在热火朝天地进行“村播”。
“大家好,我们村的翠冠梨快上市了,个头大、汁水足,非常巴适哦……”梨园旁的直播室里,60岁的果农何辉祥认真对着屏幕讲解。“90后”村支部书记张桂华则在一旁耐心指导。
在余杭区,越来越多群众从零开始学习镜头语言,从“电商小白”变为“直播达人”。一些村子还成立了电商直播团队,带动村民参与“村播”。
如今,全县成功培育473名“村播”、35个直播团队,开展直播带货1200余场次,助农增收736.2万元。
蓬勃的数字经济也正为当地留住更多年轻人,2021年至今,苍溪县新增网店200余家,吸引1200余名年轻人返乡从事电商职业。
一个传统农业县,如何孕育乡村“播谷”?记者采访中发现,苍溪坚持把电商产业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通过全链条服务,加快构建县域数字经济新生态。
——筑牢数字基底,畅通乡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建成县级冷链物流中心1个、乡镇(村)级快递共配中心120个和冷藏库160多个,优化村级电商服务站点87个……
——打造乡村电商产业“生态圈”。在浙川东西部协作的框架下,苍溪县以杭广东西部协作数字产业园为核心,聚焦电商直播产业赛道,推动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相互依存、共同繁荣的电商产业生态圈正加速形成。
——从“单兵作战”到“集群发力”,创新培育“村播”集群。今年以来,苍溪县已投入130万元,全面启动县域“一村一播”培育工程,实现电商人才培训454个村(社区)全覆盖。
(本组稿件由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张朝辉 参考新华社、新华网、《农村大众》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