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何一哲:一粒彩麦里的“健康中国梦”
文章字数:1462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张婉 谷幸
    何一哲正在查看彩色小麦生长情况。

    扫码阅享全文

  走进何一哲的办公室,目光瞬间被占据:玻璃瓶中五彩斑斓的小麦种子折射着微光,一旁整齐陈列着麦穗标本,色彩缤纷的挂面、酥脆的锅巴、松软的面包、醇香的酒品等由彩色小麦制成的各色食品琳琅满目,堆满了书桌案头。这满目生机,正是这位农业科学家三十年心血的结晶。
  2023年3月底,60岁的何一哲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退休,但他的日历上从未有过“休止符”。三十余载光阴,他与团队构建起近万份的彩色小麦种质资源库,建立了覆盖15个省(区)的45个彩色小麦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基地,辐射百万亩土地,创造上亿元增收效益。
  一粒彩麦的三十年长征
  “别人育种求高产,我们育种求‘营养’。”何一哲揉搓着一穗深紫色的麦粒,言语朴实却透着坚定信念。这场“营养功能育种”的长征,始于1993年他在秦巴山区发现的一株珍贵野生紫粒小麦遗种。
  历经五年潜心磨砺,“秦黑1号”横空出世,其铁锌含量居世界现有农作物之首,被誉为“血麦”。这不仅是一次育种突破,更开启了一场漫长的彩色小麦育种远征。
  他与团队突破传统框架,培育出富含花青素的“秦紫”、高铁锌的“秦黑”等13个良种,让健康价值超越产量成为育种核心。
  何一哲还推动科研“破壁”:带领西农学子荣获省地(市)各类创新创业奖35项,斩获国家级创新创业大奖10项;他更孵化出3家农业科技公司,注册17个专属商标,让彩色小麦从实验室走向市场链条。
  从种子到餐桌的“三产融合”密码
  “再好的种子,躺在实验室里只是标本。”何一哲深谙产业化之道。湖北襄阳引种“秦紫 1 号”后,种植规模突破2万亩,当地15家合作社组建全国首个“黑小麦产业联盟”,开发出面粉、挂面、酱酒等产品。襄阳市人民政府将黑小麦列为支柱产业,每年专项扶持200万元。襄阳的成功证明,一粒彩麦足以撬动一方经济。
  类似实践在多地开花:内蒙古将“秦紫1号”北移春麦区,年种植超5万亩;河南安阳东森生态农业公司开发出黑绿双色挂面;陕西稼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血麦粉”打开功能性食品市场……2024年,他团队研发的“秦彩”牌“黑麦粉”“绿麦粉”和“雪麦粉”等新产品上市,斩获杨凌农高会“后稷特别奖”、2024全国功能农业与食品大会“产品创新奖”和2025全国功能性食品大会“技术创新奖”等多项荣誉。此外,他与陕西15家涉农企业携手,再次构建起
  完整的产业链。
  由他牵头的“科创中国”彩色小麦产业服务团,已在全国织就覆盖 15 省(区)的45个示范基地,示范面积超10万亩,辐射带动百万亩良田,年均增收逾5亿元。
  盐碱地里种出“健康产业”新希望
  面对山东东营占耕地六成以上的广袤盐碱地,何一哲团队看到了挑战中的机遇。他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和东营“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等地,分别建立了150亩的耐盐碱彩色小麦品种引种选育与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示范基地。
  2024—2025年,团队引种彩色小麦种质资源50份、新优品系4个,示范种植品种7个。目标是通过研究,筛选出2—3个适宜轻、中度盐碱地种植的高产稳产彩色小麦新品种和5—10个新优品系;并通过不同品种最佳播期播量研究,总结出盐碱地彩色小麦“三良配套”(良种、良地、良法)集成栽培技术模式。
  此外,何一哲团队提出发展“盐碱地彩色小麦功能农业”,变被动治理为主动利用。其申报的“耐盐碱彩色小麦品种选育与推广平台建设”项目已入选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计划,新成立的山东益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全力推进。2024年,何一哲更是荣获“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创业领军人才”称号。东营盐碱地上的这抹彩色,承载着拓展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与提升国民健康水平的多重使命。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