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张小雄 通讯员 刘小燕
乡村振兴,向美而行。近年来,陕西省黄龙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按“首年建基础、次年提乡风、三年成示范”思路,压茬推进“村村和美、多村示范”工程,8个省级与5个市级“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成效显著,乡村美丽变化接连上演。
仲夏的白马滩镇,农家路网串联山里山外,灰瓦泥墙农房掩映在绿水青山中,整洁小院充满生活气息。神玉村村民孙彩霞感慨:“村里修得好,干净美丽,垃圾定时清运,大家卫生习惯也好了。”
白马滩镇以“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引,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小切口”,以“返璞归真、宜居宜游”为定位,以“六三三五”工程为抓手,统一圪崂等4个自然村住房的建筑风格,实现生态与人居环境同步改善,打造美丽乡村“样板”。
2024年以来,黄龙县实施“村村和美、多村示范”工程,苜渠村等14个示范村建设成效显著,“五大行动”成果斐然,实现从“一处美”到“一片美”、从“环境美”到“生活美”、从“外在美”到“内涵美”的转变。
走进石堡镇梁家河村,钓场、民宿、农家乐相映成趣。石堡镇立足梁家河村优势,打造黄龙渔业休闲小镇,发展以“渔”为主的特色产业。2024年打造13院“乡窑”系列民宿集群,形成“一院一主题”格局。
据石堡镇党委副书记陈启斌介绍,民宿运营以来接待游客3万人次,带动6户群众发展民宿、农家乐,年增收3—8万元,孵化31个就业岗位,月均工资约5000元。梁家河村还成功入选首届陕西“魅力休闲乡村”。
黄龙县以依山、沿河、庭院经济为抓手,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一幅农业有干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奔头的画卷正铺展。
在瓦子街镇偏石村,每家每户大门旁都张贴着家风家训牌。该镇探索“以家风带民风、以民风助村风、以村风促社风”途径,挖掘本土优秀家风家训,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开展“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实施基层“软治理”,实现乡村善治。
多年来,黄龙县深化“五级联动”机制,搭建县、镇、村三级基层治理平台,推广圪台“板凳会”等村民议事载体,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让和美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如今的黄龙,一个个有“颜值”、有“气质”、内外兼修的和美乡村崛起,释放着无限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