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丁庄街道聂寨村的麦田里,十几台收割机正忙碌作业。
农机驰骋,麦浪翻滚,43岁的种粮大户聂建伟驾驶运输车在地里来回穿梭。
“聂师傅,今年收成咋样?”一脚跨过田垄,记者走进地里。
“保准是个丰收年。”聂建伟稳稳将车停下,向记者打招呼。
“咋这么有信心?”“今年的种子好着嘞!”聂建伟俯下身,掐起一把麦穗放进手心揉搓,轻轻吹净麦皮,“瞧,个个颗粒饱满,长得真不赖。”
去年秋天收完玉米后,望着自家流转的500亩土地,聂建伟陷入思考:明年夏天,怎么才能让地里收成再提一提,“不过,俺这都是盐碱地,想提升产量哪有这么容易。”
为提升小麦亩均产量,去年赶在小麦播种前,丁庄街道邀请当地种业科技公司的农技专家走进田间地头,与种植户们一起想对策。
“老聂,咱这块地含盐量在3‰以下,适合种植耐寒、抗倒伏的小麦品种。”刘凯测量了土地含盐量与土壤肥力之后,为聂建伟推荐了“齐民27”品种,“这是款高产、稳产、多抗的优质小麦新品种,种它准没错。”
小小种子蕴藏着十足的科技含量。“齐民27”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茎秆坚韧,株高适中,具有良好的抗倒伏能力,适合在盐碱地等干旱缺水条件下种植。
去年10月中旬,8000斤“齐民27”号种子准时运送到地头。望着均匀一致、籽粒光亮的种子,聂建伟信心满满。
种子出厂前,厂家还特意为每一粒种子表面附着种衣剂。种衣剂含有杀虫剂、杀菌剂、复合肥料、微量元素等成分,犹如一套“铠甲”,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提供安全生长环境,能有效防控茎基腐病、纹枯病等根茎部病害。
播种当天,刘凯一大早赶到地里,指导聂建伟操控宽幅播种机进行播种,确保播种间距符合要求。小麦灌浆期,刘凯再次来到地里,结合病虫害监测情况,指导聂建伟精准施药,对锈病、赤霉病等主要病虫害进行重点防控。
前不久,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耐盐碱小麦现场观摩会举行,集中展示近年审定的小麦新品种120个,其中就有“齐民27”。经过取样测产,聂建伟种植的“齐民27”小麦亩产超过1200斤,较去年亩产提升5%以上。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