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西北首创、国内先进
水稻钵体育秧技术在陕西榆林榆阳成功应用
文章字数:713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符金壮 通讯员 雷元元 李焕梅 杜欣 王宏进
  近日,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在水稻钵体育秧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这一育秧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为全区水稻种植带来了全新的育秧模式,更标志着榆阳水稻产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注入了强劲动力。
  初夏时节,榆阳大地万物复苏、生机盎然。在榆林市绿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15600平方米的智能温控大棚内,嫩绿的钵体秧苗正茁壮生长。与传统育秧不同,钵体育秧采用精准对穴播种,培育出的秧苗素质优、返青快、抗逆性强,尤其适配北方寒地与盐碱环境。“传统育苗移栽会损伤根系,有15—20天缓苗期;而钵式育苗根系完整,插秧后直接进入光合生长期,优势显著。”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三级研究员张忠旭介绍。
  目前,榆阳区以绿兴公司为核心,联动8个标准化育秧点,在鱼河、上盐湾等主产区构建起良种繁育网络。今年重点引进稻花香6号、中科发5号等10个全国优质水稻品种,为水稻高产稳产提供了坚实保障。“我们引进的新品种产量高、品质好。在育秧技术上,我们从江苏常州引进的穴盘育苗技术,已在5个育苗点示范成功。”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高祥介绍。
  为推动技术落地,榆阳区委、区政府统筹农业技术团队开展试验示范,通过“示范基地观摩+田间手把手教学”模式,为农户提供从秧田选址到田间管理的全流程指导。大棚内,根系包裹营养土、茎基部带蘖的钵体秧苗排列整齐,宛如即将出征的“绿色军团”,静待移栽至盐碱稻田。
  “这种矮壮带蘖的钵体秧苗,在西北尚属首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张忠旭评价道。该技术的应用不仅增强区域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更将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毛乌素沙地盐碱地改良与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