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杨凌良种良技 夯实上合“粮仓”
文章字数:1355

  农业作为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核心纽带,发挥着关键作用。作为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杨凌示范区凭借雄厚的农科教资源,持续深化与上合组织国家的农业合作。从农作物良种跨洋播种到先进农业技术落地生根,中国现代农业科技不仅实现“走出去”,更成为驱动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冯佰利教授的办公室里,一批即将发往白俄罗斯的农作物种子整齐码放。自2019年中白农业科技示范园成立以来,已有120个小麦、大豆、荞麦、糜子等农作物新品种在此扎根。其中,联合选育的“西农198”小麦凭借优质、抗病、高产的特性,成功进入白俄罗斯品种适应性评价程序。冯佰利介绍:“今年将有8个表现优异的小麦新品系在白俄罗斯国立农业科学院试验田开展杂交试验,目标是培育出更适应当地气候的高产良种。”
  除品种选育外,“一带一路”国际标准化合作也不断走向深入。今年年初,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牵头研制的《酿酒专用高粱种植技术规程》《糜子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两项国际合作标准在白俄罗斯发布,为上合国家农业生产提供了“中国标准”。
  干旱缺水是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而中国先进的节水灌溉系统正为改善这一状况发挥重要作用。2021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朱德兰教授团队将我国先进的太阳能驱动节水灌溉技术和智能型水肥一体化技术引入乌兹别克斯坦,建成近100亩的节水农业示范园,研发出适配当地的节水灌溉系统。
  近年来,该团队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展国家重大研发项目,先后与塔什干国立农业大学、塔什干水利与农业机械工程大学合作建成中乌智慧灌溉联合实验室;在哈萨克斯坦,通过盐碱地治理示范园研究节水控盐灌溉技术,攻克旱区盐碱地治理难题。朱德兰表示,绿色节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的应用,使示范园农作物产量提高30%,用水量节省50%,成本投入减少40%,助力中亚国家在有限水资源条件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
  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中吉果木良种繁育技术示范园,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东教授团队已深耕近7年,专注于苹果优良生态适应性砧穗组合筛选、矮化种苗繁育技术和矮砧密植高效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吉尔吉斯斯坦Kyrgyz-korm公司执行经理弗拉基米尔・特卡琴科称赞:“示范园筛选的优良砧穗组合抗寒性强、果实品质好,明显优于当地传统种苗,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去年4月,6万株砧木苗运往中吉果木良种繁育技术示范园扩建苗圃,预计今年达到嫁接标准,将于秋季完成嫁接。截至目前,张东教授团队已在示范园确定引进4个苹果品种、3个砧木类型,均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并依托示范园开展技术培训。特卡琴科补充道:“通过应用这些技术,苹果亩产量可提高300公斤以上。”
  事实上,中国农业技术正有效盘活海外优质农业要素。以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为例,面对当地严重的土地盐碱化问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正茂教授引入小麦品种进行种植,成功在曾被认为不适宜种粮的盐碱地上收获粮食,且产量远超当地肥沃土地。张正茂介绍,大麦品种“西引3号”和“34-9”大麦每公顷产量超4吨,较当地品种产量翻番。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在小麦良种培育、节水灌溉技术、苗木种植管理等多个领域深化国际合作。通过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这一平台,杨凌农业科技在上合组织国家落地生根,结出累累硕果。
  (农业科技报全指中心减贫论坛专题报道组)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