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蔡铁 宋小林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胡小卫
自今年3月起,全国多地遭遇干旱灾害,其中渭北旱塬地区旱情尤为严峻。监测数据显示,旱地15厘米耕层土壤含水量均在5%以下,春玉米适时播种受到严重影响,绝大多数旱地春播玉米种植户只能“看天等雨”。
面对持续严峻旱情,在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项目及相关旱农项目支持下,5月7日,农业农村部西北黄土高原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主任、陕西省农业节水体系岗位专家任小龙教授,于陕西省合阳县甘井镇东休里村启动“北方旱作区中低产田土壤健康养护与产能提升协同技术与技术示范”项目“百县万顷土壤健康与单产提升示范行动”,同步开展“旱地春玉米深松沟播集雨全程机械化技术”现场培训会并进行技术示范,为当地抗旱保春播注入新动能。
合阳县农技推广中心、甘井镇政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阳小麦玉米试验示范站工作人员,以及东休里村、休里村等周边村落100余名旱地春播玉米种植户参与此次培训。活动依托前期建成的1000亩春玉米连片示范田与90户技术示范户,现场发放农资、农机具及培训手册200余件,切实助力渭北旱塬抗旱保春播与玉米单产提升。
“旱地春玉米深松沟播集雨全程机械化技术”由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农业节水体系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多方联合攻关,该技术系统集成品种选育、合理密植、耕作改良、精准施肥等环节,并联合农机部门研制出“2BYF-4(200)型旱地玉米起垄施肥沟播一体机”,为技术推广提供坚实保障。
培训会上,任小龙详细阐释“百县万顷土壤健康与单产提升行动”的背景意义、实施方案与预期成效,深入讲解“旱地春玉米深松沟播集雨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核心原理、关键技术及作业流程。他结合去年极端干旱案例,分析该技术对玉米增产的显著优势;针对今年陕西春旱现状,结合新型农机具,深入浅出地说明技术在抗旱播种、节水增效方面的作用,并就品种选择、种植密度、施肥管理等农户关切问题逐一解答。
在田间示范环节,任小龙表示,团队将始终扎根北方旱区,以渭北旱塬为核心阵地,持续深耕旱作节水技术研发、示范与推广,全力提升区域抗旱减灾能力和粮食综合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