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黄龙小蜜蜂的“出圈”路
文章字数:851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张小雄 通讯员 陈子龙
    养蜂师刘超正在查看蜂胚情况。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陕西省黄龙县依托87%的森林覆盖率、91%的林草覆盖率及300余种蜜源植物的生态优势,将传统养蜂业锻造为产值超7600万元的特色产业。近年来,通过培育“养蜂师”劳务品牌,这座“黄河绿洲”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科技赋能”的华丽转身。
  近日,走进养蜂师刘超的养蜂基地,成排的蜂箱与缤纷花海相映成趣。作为首批持证养蜂师,他通过黄龙县人社局组织的培训掌握了科学养殖技术。“过去凭经验养蜂,年收入不过万余元。现在产量翻番,品质提升,电商平台助销,收入涨了五倍不止。”刘超说道。目前全县像刘超这样的专业养蜂师已达1900余人,带动就业创业3400余人。
  这场产业变革源于对痛点的精准突破。尽管黄龙县坐拥645种植物构成的天然蜜库,但受零散养殖、技术落后等因素导致产业效益低下。为此,黄龙县人社局联合养蜂站创新打造劳务品牌,构建起涵盖生物学特性、病害防治、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的全链条培训体系。养蜂站站长方冲伟介绍:“我们建立了31个标准化示范场,培育出136户规模化养殖户,技术标准覆盖产业全环节。”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该县9.3万箱蜜蜂年产1450吨蜂蜜,衍生出蜂蜜水、面膜、香皂等10余种深加工产品。利峰土特产公司经理侯亚军见证着产业升级,“标准化生产使黄龙蜂蜜声名鹊起,加工车间扩产带来近百个就业岗位,村民月均增收3000元。”电商渠道更是让深山珍品走向全国,该县蜂产品年产值突破7600万元。
  这份“甜蜜事业”正释放多重效益:蜂群授粉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天然氧吧”增添生机;“养蜂+旅游”模式开发出科普研学、蜂场体验等新业态。随着品牌影响力扩大,“黄龙养蜂师”开始向周边地区输出技术,形成“培育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辐射效应。
  如今,在黄龙县,标准化蜂箱替代了传统木桶,专业检测设备保障着产品品质,手机成为新农具。这场由“小蜜蜂”引发的产业革命,正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黄龙实践。蜂农们迎着朝阳开启蜂箱的动作,恰似为乡村振兴按下了高质量发展快进键。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