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玉米亩产为何能“逆袭”这份方案藏着产量翻倍的秘密
文章字数:2447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单产提升至关重要。日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与农业农村部节水农业专家指导组印发方案,聚焦有水源及补充灌溉水源的玉米产区,通过精准灌水施肥、科学选种、化控防倒、病虫草害防控等一系列举措,致力于实现玉米单产与水肥利用效率双提升。
  西北内陆灌区和沿黄灌区春玉米
  主要包括新疆、河西走廊等内陆灌区以及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等沿黄灌区,是降水量少、蒸发量较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适宜推广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沿黄灌区宜推广黄河水直滤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破解黄河水泥沙过滤难题。
  选配品种及科学播种。针对灌区气候特点、栽培管理水平等实际情况,选择耐密性好、穗位低、抗倒伏能力强的高产多抗品种。播前种子包衣,提高玉米抗逆性。播种深度一般4—6厘米,大小行播种时,大行距一般70—80厘米,小行距一般30—40厘米。合理增加播种密度,河西灌区、河套灌区等高产地块播种量一般可增加到6500—7000株/亩左右,具体因品种而异。
  灌溉施肥策略。玉米全生育期一般灌水8—12次,灌水定额每亩约145—320立方米。播种后即灌水1次滴水出苗,灌水量15—30立方米/亩。有条件地区在秋翻地时施用腐熟有机肥2—3吨/亩,底肥建议施用玉米配方肥20—30公斤/亩,推荐选用具有保水、生根等作用的功能肥料。强化玉米中后期水肥供给,分别于拔节期、拔节—大喇叭口期、大喇叭口—吐丝期追肥4—5次高氮型水溶肥,吐丝—灌浆期追2—3次中氮高钾型水溶肥,共追氮(N)13—20公斤/亩、磷(P2O5)6—10公斤/亩、钾(K2O)4—10公斤/亩,施肥量可根据土壤地力、目标产量等调整。
  控旺防倒防病虫。对于地下害虫严重地块,结合滴出苗水每亩滴施辛硫磷60—80克。膜下滴灌玉米田间小气候较为干燥,应加强叶螨的综合防治,并重点注意玉米螟、黏虫、草地螟的防治。在玉米6—8展叶期喷施控旺剂,控制穗位高度、增粗基部茎节,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播后苗前封闭除草,减少杂草发生。
  华北黄淮和汾渭平原夏玉米
  主要包括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和安徽淮河以北地区、陕西关中和山西汾河谷地,以小麦—玉米轮作为主,适宜采用地面滴灌、浅埋滴灌、深埋渗灌、地埋可伸缩喷灌、行走式喷灌机等方式实现水肥一体化。
  品种选择及处理。选择紧凑耐密、抗病、抗倒、宜机收、经过包衣处理的中晚熟夏玉米品种。若没有包衣处理,可根据种植区域常发病虫害进行拌种。如选择5.4%吡虫啉·戊唑醇等高效低毒种衣剂包衣,控制苗期灰飞虱、蚜虫、丝黑穗病等;用辛硫磷等药剂拌种,防治地老虎、金针虫、蛴螬等地下害虫。
  播种与铺管。贴茬直播,宜采用等行距机械播种;灭茬直播,可采用等行距或大小行机械播种,大行距一般70—80厘米,小行距一般30—40厘米,播种深度为3—5厘米。根据品种耐密性合理增加密度,紧凑型品种亩留苗密度5000—6000株,半紧凑型品种亩留苗密度5000—5500株。小麦—玉米轮作一年两熟的浅埋滴灌田,在小麦播种时铺设滴灌带,玉米直接在滴灌带中间行播种。上茬无滴灌带的夏玉米田,前茬如有秸秆宜先进行秸秆粉碎或清理,再进行铺管。地埋渗灌、可伸缩喷灌等水肥一体化管道一般在小麦播种前施工铺设。
  灌溉施肥策略。该区域玉米生长正值雨热同期,可结合降水情况进行测墒补灌施肥。播种后0—20厘米土壤相对含水量小于65%时,滴灌出苗水15立方米/亩左右;为预防地下害虫,可在滴出苗水时每亩滴施高氯辛硫磷60—80克。拔节期0—40厘米土壤相对含水量小于70%时灌水15—20立方米/亩;大喇叭口至灌浆期0—40厘米土壤相对含水量小于75%时灌水20—25立方米/亩。在施肥方面,总养分量建议氮(N)15—20公斤/亩,磷(P2O5)6—8公斤/亩,钾(K2O)8—10公斤/亩,其中70%—80%的氮、40%左右的钾及20%左右的磷分3—4次在拔节至灌浆期随水追施。石灰性土壤或缺锌地块增施硫酸锌2公斤/亩。
  四招促进玉米苗壮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北方地区的春玉米陆续破土而出。要让玉米苗长得壮,要注意以下几点,并在生产过程中根据气候条件灵活运用。
  选购良种。选购种子时需查看发芽率、水分、净度和纯度等质量指标,同时询问购买品种的产量水平、田间肥水管理等,根据地块实际购买适合种植的优质良种。播种前几天进行种子消毒,如晒种处理,捡出细小弱粒,确保出苗整齐。
  精细整地。播种前,将大土块彻底打细,不留暗土块,捡出残茬、残膜,使地块达到“地平土细,下实上松”。
  科学播种。玉米播种时,挖塘要适当深,浇足底水,施用适量的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和复合肥,下种后盖土再加盖地膜。这样有利于保水、保墒、增加土温,促进玉米出苗整齐。
  田间管理。玉米播种后,如遇降雨,造成地表板结,要抓住晴好天气进行表面松土。出苗初期做到及时检查,发现应出苗而未出苗的,要及时检查是否被土块等压封,捡除异物,对种子已霉烂或受虫害的,要及时补种或补栽,确保苗齐。
  预防玉米“大小苗”有诀窍
  出现原因。土壤墒情不匀:天气干旱时,会造成土壤的墒情不匀。在墒情较好地方,玉米出苗早;在墒情较差的地方,玉米出苗就晚,出苗的早晚也会导致大小苗生长的不均匀。因此,播种前需精准监测土壤墒情,并制定科学应对方案
  播种深浅不一:如果整地质量差时,土壤会出现高低不平,在使用机械播种时,高的地方就会播的深,低的地方则播种浅;在墒情较好的情况下播种深的出苗晚,播种浅的出苗早;在干旱天气时,播种深的出苗早,播种浅的出苗晚,也会形成大小苗。
  种子质量:有些玉米种子没有分级精选,种子大小不一致,容易导致大粒种子出壮苗,小粒种子出弱苗,在土壤墒情正常情况下大粒长成大苗,小粒长成小苗,导致田间出现大小苗。种子破损,破损的种子易感染病菌,生长发育缓慢,易长成弱苗小苗,导致田间出现大小苗。
  如何预防。适期播种:若播种时来不及浇底墒水,播后浇头水,要求浅灌、灌匀,这是干旱地区保苗的重要措施。
  播种后镇压:播种后如土壤空隙大,种子不易吸水,影响玉米全苗齐苗,播种后镇压,可增加种子与土壤的接触,加强种子对土壤水分的吸收;利于下层土壤水分上升,提高播种层的水分含量,以利种子出苗。
  防治虫害:出苗后要及时防治地下害虫,以免造成缺苗。
  (本版稿件由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张朝辉 参考农业农村部网站、光明网整理)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