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蓝光笔测农残有科学依据吗
文章字数:1533
  
  一段时间以来,网络平台上有关“蓝光笔、紫外线笔可检测蔬菜农残”的说法广泛传播。
  “蓝光笔、紫外线笔只需对蔬菜轻轻一照,如果蔬菜表面出现蓝光,就说明其表面存在着农药残留。”近期,各大平台上有关此类讨论的话题层出不穷,那这类“观点”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记者就此进行了查证。
  荧光物质的多少与果蔬的新鲜程度有关
  记者梳理发现,某些网购平台上售卖的蓝光笔,其声称的原理是通过发射特定波长的蓝光来与蔬菜中的物质“对话”,从而达到所谓的检测目的。
  虽然的确有极少数农药带有荧光特性,但大多数情况下,果蔬在紫外灯照射下显现出的蓝色荧光,只是蔬菜水果在储存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荧光物质,如香豆素衍生物,而非农药残留。
  此外,荧光物质的多少与蔬菜的新鲜程度有关,越新鲜的蔬菜荧光越少,时间放得越长则荧光越明显。不仅是农产品,纸张、衣服、墙壁、植物等在紫外灯照射下,都可能出现荧光斑。
  对此,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馆员阮光锋表示,“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监测总体合格率近98%,正规商超售卖的蔬菜,其农残量合规,可放心购买。而且,紫外灯照射下蔬菜是否有蓝色荧光,并不能作为判断蔬菜水果是否有农药残留的标准。”
  无论是否含有农残果蔬均能产生荧光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对喷洒农药和去除农药的四季豆、芹菜分别进行蓝光笔照射实验。结果显示,植物体内自身的阿魏酸、香豆素、黄酮、维生素、叶绿素等物质,以及部分农药都会产生荧光。也就是说,仅通过蓝光照产生荧光来判断农药残留,没有科学依据。
  同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金茂俊说:“用紫外光、蓝光去测四季豆,阿魏酸、香豆素、黄酮、维生素、叶绿素,都会产生荧光,农药也有部分会产生荧光。所以如果用蓝光照产生荧光,很多都是植物体内自身的一些维生素、一些蛋白产生的荧光,所以我认为这个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记者了解得知,目前可靠的果蔬农残快速检测方法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相关团队研发的智能快速检测试剂盒。对样品简单处理后,结合手机扫描,5—15分钟内就能完成6—18种高风险农药残留等的检测。该快检技术已被写入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自2023年1月1日正式施行,成为市场监督抽查和行政处罚的重要取证手段之一。
  农药是农业生产必备资料不必谈农药色变
  瓜果蔬菜为什么会有农残,不使用农药行不行?
  众所周知,农药广泛应用于农林牧业生产、环境和家庭卫生除害防疫、工业品防霉与防蛀等领域,按用途分为杀虫剂、杀螨剂等多种类型,在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金茂俊指出,农药就像植物的药,能保障植物健康、消灭病虫害,若没有农药,粮食、果蔬可能减产30%—50%,病虫害发生时必须使用农药治疗。
  我国在农药种类和使用上有严格标准和限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21)规定了564种农药在376种(类)食品中10092项最大残留限量,大幅提升了禁用、限用农药限量值,全面覆盖我国批准使用的农药品种和主要植物源性农产品。任何农产品上市,农药残留值必须低于国家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超标的话,若涉及禁限用农药,可能需承担刑事责任;常规农药超标也会受到行政处理。
  此外,国家标准要求所有农药出厂时必须标注“安全间隔期”,即果蔬采摘的安全间隔时间。例如,某农药标签显示安全间隔期为5天,那就必须在使用农药5天后才能采摘上市,否则农残超标风险很大。
  如果实在担心农残,专家给出了实用建议:将果蔬用清水浸泡半小时,可去除50%以上的水溶性农药;高温焯水能消除70%以上多数水溶性、脂溶性农药;爆炒则可能完全去除很多农药残留。
  所以,下次再看到用蓝光笔、紫外线笔检测蔬菜农残的说法,可别轻易相信。
  (本版稿件由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张静 李煜强 参考央视新闻客户端、光明网整理)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