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白杨越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张小雄
4月14日10时许,陕西省黄龙县崾崄乡马蹄掌村,农机轰鸣,新一轮耕种即将开启。今年,59岁的尹贵军将自家60亩玉米地全托管给黄龙县裕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有亩产1500斤兜底,一亩至少赚600元!”
黄龙县裕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崾崄乡农事服务中心的运营主体。2024 年10月,黄龙县在崾崄乡试点成立农事服务中心,整合资源,将玉米产业服务延伸至全流程。“政府牵头能精准调配资源,推动土地集中,实现多方共赢。”黄龙县委常委、副县长曹增俊说。截至2024年底,联合社营业流水达2892.6万元,利润126.1万元,6个村集体分红12.61万元。
黄龙县是一个农村人口仅1.8万的山区小县,却在积极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
地,谁来种?黄龙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健表示,全县27.2万亩耕地,人均超15亩,但农村老龄化、空心化严重,小农户分散经营成本高、效率低。为破局,2022年起,黄龙县启动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以农业服务业补足生产短板。
地,怎么种?43岁的托管员刘鹏向记者展示手机系统,只见44台农机作业轨迹实时可见,每隔五分钟回传照片。
“北斗导航确保耕种标准化。”崾崄乡党委书记薛兴文介绍,全乡已签订2.2万亩全托管订单,可 推广玉米“5335”种植技术。伍姓村村民王占华对农事服务中心赞不绝口:“玉米收割后当场结算,秸秆回收还能增收!”农经站站长刘宇峰算了笔账:“托管比自种、流转收益更高,既利于机械化作业,又能避免耕地‘非粮化’。”
钱,怎么分?农事服务中心理事长王飞解释:“农户保底收益1500斤/亩,风险由中心承担。”此外,收益分四部分分配,农户除保底收入外,还能享受两次分红。崾崄乡乡长景烽强调:“这种机制让农民、村集体、服务组织多方共赢。”对于土地托管是否会割裂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曹增俊认为,土地托管无需流转,政府背书共担风险,真正实现“离乡不丢地、不种保收益”。
如今,农事服务中心影响力不断扩大。王飞自豪地说:“我们已与内蒙古企业签约,供应2000吨玉米。”截至目前,中心玉米销售2248万元,秸秆回收11000捆,运营公司也通过“五上企业”审核。未来,黄龙县计划再建两处农事服务中心,探索更多服务模式,为县域经济发展持续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