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设施番茄健康成长需要这样呵护
2025年设施番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及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发布
文章字数:2467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为指导各地开展设施番茄绿色生产,提高对灰霉病、叶霉病、病毒病、烟粉虱、番茄潜叶蛾等主要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水平,以及科学施用基肥和追肥,保障番茄生产安全及质量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病虫害防控对象
  主要病害有灰霉病、叶霉病、病毒病、晚疫病、灰叶斑病、根结线虫病、枯萎病、细菌性叶斑病、青枯病等;主要害虫有烟粉虱、番茄潜叶蛾、斑潜蝇、蓟马、棉铃虫等。
  病虫害防控措施
  生态调控
  种植功能植物。定植或播种前,可在番茄田边缘种植功能植物,种植波斯菊等蜜源植物诱集招引食蚜蝇、瓢虫等天敌,种植薄荷、牛至等植物驱避害虫。
  土壤生态调控。夏季高温休耕时,将粉碎的稻草或玉米秸秆500公斤/亩、牛粪或羊粪等有机肥10立方米/亩、有机物料腐熟剂(含高活性酵母、黑曲霉)4公斤/亩,均匀铺撒在棚室内的土壤表面,用旋耕机深翻土地25—40厘米,浇大水后覆膜,同时封闭棚膜。保持高温处理20—30天后揭膜,翻耕土壤晾晒7—10天后即可定植。可优化土壤微生态环境,缓解土壤盐渍化,预防土传病害发生。
  农业措施
  选用抗(耐)病品种;清洁田园;避免农事操作传播病害。
  健康栽培
  轮作栽培。宜与非茄科作物轮作倒茬。
  科学施肥。施足基肥育壮苗,多施有机肥和菌肥,结合水分管理合理追肥。
  双网覆盖育苗。采用育苗棚培育无病虫苗,用60—80目防虫网覆盖门窗口和风口,或者用防虫网搭建育苗网室,视情况采用遮阳覆盖。
  膜下暗灌。覆盖地膜,提高地温,降低设施内空气湿度。
  熊蜂授粉。技术略。
  理化诱控
  防虫网阻隔。使用60—80目防虫网,阻隔烟粉虱等害虫。
  昆虫信息素诱控。迷向干扰交配防治番茄潜叶蛾,或使用棉铃虫性诱剂、食诱剂等诱杀棉铃虫成虫。
  加强监测
  悬挂黄板监测烟粉虱等,悬挂蓝(粉)板+蓟马信息素监测蓟马,使用性信息素监测番茄潜叶蛾等害虫,人工调查病害发生情况。
  生物防治
  施用生物制剂。防治番茄潜叶蛾,选用苏云金杆菌G033A等药剂;防治叶霉病等真菌病害,选用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杆菌、寡雄腐霉等药剂;防控病毒病,选用氨基寡糖素、香菇多糖等;预防土传病害,播种或定植前,选用木霉菌、芽孢杆菌等菌剂;防治根结线虫病,选用厚孢轮枝菌颗粒剂、淡紫拟青霉、杀线虫芽孢杆菌B16、苏云金杆菌HAN055、蜡质芽孢杆菌等药剂。
  释放天敌。在害虫发生初期,释放丽蚜小蜂等天敌昆虫防治粉虱,释放螟黄赤眼蜂等天敌昆虫防治番茄潜叶蛾。
  免疫诱抗
  可选用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等免疫诱抗剂或植调剂及氨基酸、腐殖酸等叶面肥,提高番茄抗逆性。
  科学用药
  病害防治药剂。防治番茄灰霉病,选用氟吡菌酰胺·嘧霉胺、嘧霉胺、啶酰菌胺、咯菌腈、腐霉利等药剂;防治番茄叶霉病,选用嘧菌酯、氟硅唑、甲基硫菌灵、氟菌·肟菌酯等药剂;防治番茄晚疫病,选用嘧菌酯、霜霉·嘧菌酯、嘧菌·百菌清等药剂;防治番茄病毒病,选用盐酸吗啉胍、吗胍·乙酸铜等药剂;防治青枯病,选用解淀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中生菌素等药剂。
  害虫防治药剂。防治烟粉虱,选用溴氰虫酰胺、噻虫嗪、双丙环虫酯、螺虫乙酯等药剂;防治番茄潜叶蛾,选用苏云金杆菌G033A、乙基多杀菌素等药剂;防治斑潜蝇,选用溴氰虫酰胺、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
  病虫害防治注意事项
  熊蜂授粉棚室,在药剂选择和使用上需充分考虑授粉蜂群安全。
  释放天敌后,避免施用化学杀虫杀螨剂,2天内尽量减少农事操作,以利于天敌转移到植株上。
  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农药,严格遵守用
  施肥与高产、优质栽培结合,选育高抗品种,提高种苗质量,采用合理种植密度,选择适宜播期、移栽期。
  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合理确定有机肥种类与施用数量,重视秸秆类高碳氮比、高碳磷比有机肥料的施用,培肥改土;酸性土壤补充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推荐施用生物有机肥和促根类功能性水溶肥。依据土壤肥力条件,适当调整化肥用量。药剂量、用药方法、用药次数和安全间隔期。采收期间应遵守先采收后施药的原则。
  在喷施药液时,优先选用低量或静电喷施机械施药,亩药液量控制在5升以内,以降低设施内相对湿度。
  肥料按需供应,调整氮、磷、钾化肥用量与配比,肥料氮(N)、磷(PO)、钾(KO)比例保持在1:0.2:1.2左右。磷肥基施为主,氮钾肥追施为主。生长前期不宜频繁追肥,重视花后和中后期追肥,推荐施用增效肥料,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降低养分损失。
  推广滴灌施肥技术,遵循少量多次的灌溉施肥原则,做到控水控肥、提质增产、水肥增效。
  施肥建议
  基肥施用充分腐熟的优质堆肥2方/亩—3方/亩,或者商品有机肥(含生物有机肥)300公斤/亩—400公斤/亩。
  产量水平8000公斤/亩—10000公斤/亩,氮肥(N)20公斤/亩—25公斤/亩,磷肥(PO)4公斤/亩—6公斤/亩,钾肥(KO)22公斤/亩—28公斤/亩。
  产量水平6000公斤/亩—8000公斤/亩,氮肥(N)15公斤/亩—20公斤/亩,磷肥(PO)3公斤/亩—4公斤/亩,钾肥(KO)17公斤/亩—22公斤/亩。
  产量水平4000公斤/亩—6000公斤/亩,氮肥(N)10公斤/亩—15公斤/亩,磷肥(PO)2公斤/亩—3公斤/亩,钾肥(KO)12公斤/亩—17公斤/亩。
  在土壤肥力水平较低的地块,化肥氮磷钾用量适当上调10%—20%;在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地块,化肥氮磷钾用量适当下调10%—20%。
  基肥重视有机无机配施,70%以上的磷肥作基肥施用,其余追施;70%以上氮肥和钾肥在花后至果穗膨大期间分5—8次随水追施(每8—15天一次),每次追施氮肥(N)不超过3公斤/亩。
  在11月至来年2月份,降低灌溉施肥频率,每15—25天灌溉施肥一次。如采用滴灌施肥技术,在开花坐果期、结果期和盛果期每间隔6—10天追肥一次,每次施氮(N)量可降至2公斤/亩—3 公斤/亩,全生育期(110—150天)灌水量控制在240方/亩以下为宜。
  根据土壤养分特征和作物养分需求情况,基肥推荐16-14-15(N-PO-KO)或相近配方;结果期推荐15-5-25、16-5-24(N-PO-KO)或相近配方低磷高钾型配方肥,在灌溉充沛的区域推荐添加含增效氮肥(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的肥料。
  在低温、寡照等极端环境下,可添加功能性物质(如氨基酸、黄腐酸、海藻酸等)促根同时增强作物抗逆性。采用滴灌施肥时,从开花期开始,宜选用17-5-28(N-P2O5-K2O)或相近配方低磷高钾型水溶肥。
  适当补充钙、镁、硼肥。可基施石灰(钙肥)50公斤/亩—75公斤/亩、硫酸镁(镁肥)4公斤/亩—6公斤/亩。
  在开花期至盛果期叶面喷施0.1%硼肥水溶液2—3次、螯合态钙肥和硫酸镁肥2—4次。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