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杨凌老科协咨询专家、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农艺师曹卫贤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李省印回复称,出现以上问题,原因有以下几点。
土壤酸化。长期用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使土壤pH值下降,部分低至3.0以下,影响作物生长及产量品质。
土壤盐渍化。过量使用含盐粪肥或采用高EC值的水进行灌溉,使盐分在表土积累,湿润时形成红色氧化铁,危害作物。
土壤富营养化。施肥超标,盐分离子聚集,在高湿弱光下藻类和苔藓生长,影响土壤质量。
改善措施:
施肥调整。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也可选草木灰等合适肥料。
土壤调理。用优质菌剂活化养分,预防病害。
灌溉优化。改大水漫灌为滴灌、喷灌,及时松土,降低水分蒸发。
光照调节。用遮阳网覆盖,清理棚膜尘土,保证透光均匀。
化学防治。必要时用低毒杀菌剂,注意安全间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