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科学的田间管理对于小麦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春季小麦的科学管理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温度与防冻害管理
密切关注天气。通过天气预报等途径,及时掌握气温变化情况,尤其是在“倒春寒”等极端天气来临前,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采取防冻措施。春季气温忽高忽低,在低温来临前,可以对麦田进行灌溉,通过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性,调节地温,减轻冻害对小麦的影响。也可在田间熏烟,一般在夜间温度降至2℃左右时进行,用麦糠、杂草等在田间地头堆积,在上风头点燃,使之产生浓烟,可有效防止霜冻。
冻后补救。小麦遭受冻害后,应及时追施速效氮肥,如每亩追施尿素5—7.5公斤,同时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促进小麦恢复生长。
杂草防除管理
化学除草。在小麦返青后,杂草基本出齐时,根据杂草种类选择合适的除草剂。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苯磺隆、苄嘧磺隆等药剂;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精恶唑禾草灵、炔草酯等药剂。施药时要注意温度,一般在日平均气温5℃以上、无风晴天进行,严格按照药剂使用说明操作,避免产生药害。
人工除草。对于化学除草效果不佳或杂草较少的田块,可采用人工拔草的方式,将杂草连根拔除,带出田间集中处理,减少杂草与小麦争夺养分、水分和阳光。
土壤与养分管理
监测土壤肥力。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对土壤进行养分监测,了解土壤中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含量,根据检测结果和小麦生长需求,进行配方施肥,实现精准管理。
补充微量元素。除了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外,小麦生长还需要硼、锌等微量元素。在小麦拔节期至孕穗期,可喷施硼砂、硫酸锌等微量元素肥料,提高小麦的结实率和抗逆性。一般每亩用硼砂100—150克、硫酸锌100克,兑水30—4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
科学监测与管理
加强田间巡查。定期到麦田查看小麦生长状况,包括麦苗的颜色、长势、密度等,及时发现生长异常、病虫害发生初期症状等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记录管理信息。对每次的施肥、浇水、打药等管理措施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时间、用量、方法等,以便总结经验,为后续的小麦种植管理提供参考,不断优化管理方案。
(朱晓鹏靳天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