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杨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省部共建工作要点》,围绕打造旱区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增强农业科技产业化示范推广效应、持续扩大高水平农业对外开放、强化财政金融服务支撑及优化提升创新发展环境等提出5大方面,共明确17项重点任务。
《工作要点》指出,杨凌农高区是国家农高区的“排头兵”,肩负着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国家使命。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发挥省部共建体制优势,推动杨凌加快建设新时代农业科技现代化改革创新先行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引领区、全域城乡融合示范区、以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为重点的“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奋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旱区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
打造旱区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方面
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基地,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来农业研究院、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建设,支持杨凌围绕旱区农业产业重大共性技术研发与集成创新,创建一批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支持杨凌农高区建设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等。
打造中国(杨凌)旱区种业硅谷,支持杨凌农高区高水平建设国家(旱区农业)种业创新基地,培育国家种业航母型领军企业、种业阵型企业、育繁推一体化企业,鼓励杨凌种业企业建立种子质量标准体系。
加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杨凌农高区承担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关任务,抢占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探索旱地、盐碱地农业综合利用和产能提升创新模式,以及秸秆全链条综合利用及处置模式,开展退化耕地综合治理、污损耕地修复、面源污染治理、耕地养分管理,为实现“藏粮于地”提供科技支撑。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统筹“长江学者”等人才政策资源,加大杨凌农高区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育力度。积极推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打造全国农林高校卓越研究生教育培养标杆。支持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设立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持续加大农业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打造“杨凌农科”高素质农民培训品牌。
增强农业科技产业化示范推广效应方面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鼓励杨凌农高区持续完善优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集成推广综合性技术解决方案,建好用好杨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推动杨凌与旱区相关省市农业主产区深度合作,建设“中国杨凌农创汇”,搭建面向全国特别是旱区的农业农村科技成果发布、路演、转化、孵化的共享平台。
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支持杨凌农高区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生物技术、智能农机、农业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支持杨凌发展食药同源农产品加工等新业态,支持杨凌医药企业创新药研发布局,加快新药审评审批,支持杨凌参与《国家高新区新赛道培育行动》。
引导涉农企业资源汇聚,引导央企直接参与或鼓励旗下子公司通过并购、参股、投资等方式,支持杨凌做强现代种业和生物医药产业,在杨凌布局食品加工、农产品流通等产业化项目和涉农高新技术产业。推动陕西农业发展集团、陕西水务发展集团深度参与杨凌农高区建设。部省协同支持杨凌农高区培优培强100个以上涉农龙头企业,建立100个以上企业牵头的科技产业联合体,培育5个农业科技领军企业。
持续扩大高水平农业对外开放方面
高水平建设上合组织农业基地,支持杨凌举办承办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大学校长论坛等重大对外交流活动,充分发挥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国际农业科技培训功能作用,支持杨凌农高区内高校面向上合组织国家扩大招收留学生规模,在非洲国家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常态化派遣农业专家,支持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农业技术国际培训学院创新发展,打造农业国际高端智库。
深化拓展农业国际科技合作,加大支持中国-中亚旱区农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支持杨凌农高区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推动相关国际涉农组织、机构在杨凌设立分支机构,支持杨凌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农业新技术交流合作与人才培养。
支持陕西自贸试验区杨凌农高区片区和综合保税区建设,支持杨凌农高区片区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在杨凌农高区片区探索建立生物医药企业进口研发用物品“白名单”制度,支持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与杨凌农高区共建进境动植物基础资源实物库与信息库、生物安全领域交流培训与国际合作基地。
提升杨凌农高会国际影响力,支持杨凌举办世界奶山羊产业发展大会、世界猕猴桃大会、世界苹果大会、国际农业机器人产业大会等品牌活动,提升杨凌农高会市场化办会水平,推动国际知名涉农科技企业、科研机构参展参会,在杨凌农高会期间开展农业科技成果发布等活动。
强化财政金融服务支撑方面
加大财政政策保障,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杨凌农高区发展,陕西省进一步加大对杨凌农高区建设发展支持力度,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为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建设水平、打造全域城乡融合示范区、建设杨凌农科城提供坚实保障。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专属金融产品,围绕品种权(证书)、育种制种设施设备等,在杨凌开展抵质押贷款业务,鼓励有条件的银行机构在杨凌设立科技支行,支持将杨凌融资担保公司纳入新版国担基金“总对总”业务范围,支持设立现代旱区种业(杨凌)发展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债融资,加强对杨凌农业科技企业政策指导和上市培训,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在新三板挂牌。
优化提升创新发展环境方面
提升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水平,支持杨凌农高区建设新型城市基础设施,支持杨凌按照陕西省相关工作部署因地制宜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支持杨凌农高区引入优质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等资源,发展现代化基础教育,建设优质共享公共服务设施,推动杨凌接入G9908西安都市圈环线周至至乾县高速公路。
推进区域融合发展,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支持杨凌农高区发挥农业科技优势,承担重点项目、改革创新试点任务,启动“西(安)杨(凌)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制定融合政策措施,推动杨凌全面融入大西安都市圈、深度参与西安“双中心”建设。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支持杨凌农高区与驻区高校协同创新、一体发展,支持国内外涉农高校与示范区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共建高水平研发平台,深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
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建设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陕西省政府、农业农村部“双组长”统筹协调职能,各副组长及成员单位要落实好相关措施,协同推动杨凌农高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指导杨凌农高区编制好“十五五”发展规划。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郭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