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记者 付玉玮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万英俊
3月1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王东(中)在扶风县午井镇的麦田里,为农户传授种植技术。 油菜花海中,色彩斑斓的油菜花引人注目;温室大棚内,一株株幼苗整齐排列;青青麦田里,农民熟练操作智能农机……
在杨凌示范区,一项项农业先进技术悄然发力,改变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解码油菜的高油基因
在位于杨凌示范区的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基因编辑技术重新定义油菜的DNA序列:高油酸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堪比橄榄油;含油量66%的种质资源让亩产效益提升30%;通过花色苷调控,油菜花不再只是金黄色,还能开出粉白、橘红等多种颜色。
“我们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精准调控油菜花的颜色。改良后的油菜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能在多种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生长。”3月19日,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淑华说。
金棚种业员工查看番茄定值情况。 为了让“油瓶子”装进更多国产优质油,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通过“杂交聚合+小孢子培养+分子标记选择+多生态区育种”新模式,先后育成高油油菜品种10余个。
优质的种子带来了丰收的希望。而每一种良种从选育、培育到推广,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这背后的支撑是完善的种业产业链条。
作为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国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陕西荣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成立之初,就开展科企联合育种,为农户提供从选种、种植到病虫害防治等全方位技术指导。
油菜作为越冬作物,容易遭受冻害。每年春耕时节,陕西荣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业务经理孟倩和同事就会到油菜主产区进行油菜越冬情况调查,并为农户答疑解惑。
“我们不仅提供整套的管理方案,还为农户联系专业的农机合作社和油菜收购商,帮助农户增产增收。”孟倩说。
得益于日渐完善的种业产业链条,目前,陕西省油菜种业发展规模和科研水平均位居全国领先地位。
培育番茄里的冠军品种
3月19日15时许,陕西金棚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棚种业”)的温室大棚里,阳光穿过棚顶洒落下来,照在一排排整齐的番茄苗上。
这样的场景,金棚种业小番茄育种项目负责人王志梅再熟悉不过。
“一个好的品种,不光要口感好,还要高产高抗,经得起市场检验。要从育种材料中选育出口感、产量、抗性、颜色等方面都是冠军的新品种,极其复杂。”王志梅说。
“从基础材料分离、杂交组配到多轮择优筛选,再到品种推广,选育一个番茄新品种需要五六年。我们的大棚每年可种3茬番茄,一茬可以试种1000多个品种,其中春茬至关重要。”王志梅介绍,最近,她和同事每天都要到大棚里查看番茄长势、记录番茄生长数据,并进行不同品种的幼苗定植。
“依托杨凌农科教资源富集优势,我们成立了研发团队,每年在育种研发上投入近千万元,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金棚种业行政总监代钰洁介绍,企业先后育成10多个在国内国际市场有影响力的番茄品种;培育的多个番茄品种已在我国番茄主产区广泛种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800万亩,助力农民增收80亿元。
今年,杨凌示范区将持续加大种业核心技术攻关,选育一批高产高效、绿色优质品种,审定登记新品种90个以上,加快打造“旱区种业硅谷”。
开在麦田中的农科课堂
“王教授,您看我这操作方式对不对?哪里需要改进?”“多亏有王教授‘把脉问诊’。希望今年有个好收成。”……
这是3月10日在扶风县午井镇举行的“田间课堂”的一幕。
“田间课堂”主讲人王东,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他长期致力于小麦绿色优质高效栽培理论与技术的研究。2024年,王东团队研发的“深松蓄水保墒分层施肥技术”和“小麦水肥一体化单产提升技术”被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列为“肥水行业十大亮点工作”。
连日来,王东和团队工作人员走村入户,开展小麦苗情和土壤墒情调查,并为农户讲授农业实用技术。他还精心培育了一批科技示范户,带动更多农户掌握小麦联合精密耕播、水肥精准调控等技术,走上科技兴农的致富路。
每当王东出现在田间地头,农民总是热情地围上来。科技推广让农民尝到了甜头,也在当地掀起了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
今年,杨凌示范区计划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635人以上,进一步完善创新人才发展机制,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
从“靠天吃饭”到“按需定制”,从“春种秋收”到“四季常青”,科技正在重塑传统农业。眼下,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的多彩春耕图正加速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