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垄亩,细雨润新苗。春耕时节,祖国多地抢抓农时,粮食生产如火如荼,特色农业蓬勃发展,科技助农成为新亮点,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四川宜宾县,工作人员在育秧中心整理育苗盘。
植保无人机在云南省马关县夹寒箐镇上布高村的油菜种植基地进行飞防作业。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品种筛选适应棚内,技术人员陈愈璋利用手机操控大棚农业设施。 科学育种 多地水稻生产忙
放盘、铺土、播种、覆土……云南省勐海县勐海西谷农资有限公司的育秧工厂内,全自动流水线正开足马力,保障农户育秧需求。“机械化育秧统一管理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通过精准控制灌溉量,助力高效节水育秧。”企业负责人岩温胆介绍,目前工厂每天育秧规模达到5000盘,订单辐射普洱、大理等地。
水稻要丰产,育秧是关键环节之一。“为了减少可能出现的干旱天气影响,我们今年开始推广新的‘旱育秧’技术,这样育出的秧苗,有根系发达、分蘖多、秧龄长、产量大等特点。”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白米镇壬河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昭有介绍。
政府助力育好苗。云南西双版纳州农业部门设立种植实验基地,引进多个适合本地种植的高产、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指导农户科学选种、用种。“我们今年计划在全州推广优质水稻品种10万亩以上,助力农户稳产增收。”西双版纳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岩三胆说。
谈及水稻种植,广西贺州市平桂区种粮大户薛天照信心满满:“去年我种了500亩水稻,今年通过流转土地,仅早稻种植就有1000亩。”薛天照的信心来源于政府助农政策。贺州市平桂区对水稻种植大户给予高产奖补、增密增穗奖补,鼓励种粮大户积极改进水稻种植技术。“今年我们在政府的指导下,优化品种搭配、培育适龄壮秧,种了粮食自己赚钱,心里很踏实。”薛天照说。
小麦起身拔节 数字农业管出“智慧田”
近日,河南的小麦陆续进入关键生长阶段。在漯河,240万亩小麦正处于起身拔节期,当地抢抓农时,以科技赋能春管,为夏粮丰收开好头、起好步。
在漯河市郾城区16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一片绿意盎然,连片小麦长势良好。种植大户赵哲峰正利用多光谱无人机和植保无人机为自己的1000亩麦田进行田间管理。
在科技的助力下,当地的小麦春管正有序进行。目前,在郾城区,智慧化农业物联网系统已覆盖全区九个乡镇和街道,系统10分钟循环更新一次,安放在田间的土壤水份监测仪、虫情测报、孢子观测仪等设备联动,实时采取数据,生成管理配方。
种子焕新披“靓妆”良种包衣助丰产
当“农业芯片”遇上“魔法药剂”,会发生怎样的神奇反应?
在黑龙江八五六农场种子包衣车间里,机声隆隆,一场“种子焕新行动”正在火热进行中。只见技术人员正熟练地操作着机器,将调配好的种衣剂均匀地包裹在每一粒水稻种子上,不一会儿就给种子穿上了一层绚丽的“靓妆”。有了这层“靓妆”的加持,不仅可以减少72%的农药用量,同时将纹枯病、根腐病、蚜虫等“两病三虫”的防治效果提升了16%—31%,有效提高水稻单产。
除了对“龙粳31”等常规水稻品种包衣外,今年,八五六强化了对“莲汇6730”“龙盾7203”“龙垦2021”“绥粳18”等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的包衣力度,通过个性化的水稻包衣“定制式”服务,满足不同种植户多样化的用种需求。
数智赋能 助力经济作物降本增效
在广西贺州市平桂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品种筛选适应棚内,技术人员陈愈璋轻触手机,蔬菜大棚的内遮阳网缓缓开启。“春季气温波动较大,有了物联网技术,可以随时调整遮阳网开合,效率提高了很多。”陈愈璋说。
不远处的福稻天下粮食产业示范区,无人驾驶耙犁机也正在自动作业。“我们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嵌入耙犁机,提前规划作业范围和路径后即可‘坐享其成’。”示范区管理员王伟俊说。
走进四川省宜宾市高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育苗大棚,贝贝南瓜、茄子、丝瓜等作物的秧苗正在精准调控的温度光照中舒展新芽。6条立体循环运动式育苗机床,1批次最多可培育1.6万盘秧苗。
“再过两天,首批1600盘贝贝南瓜苗就能移栽完成,根系会长得像茂密的小胡须。”园区数字化育苗中心管理员周志均轻点控制台,苗床应声转动。
“智能系统就像给秧苗请了‘AI保姆’。”园区智能化育秧中心技术顾问何锡荣介绍,整个育秧系统只需2至3人管理,节约了人工成本。
园区智能化育秧中心负责人李书婷的手机不时响起订单提示音。李书婷说:“开春已接到3000余亩育苗订单,农户只需‘下单’,我们负责‘育苗’。中心单季育苗可满足2500余亩蔬菜种植需求。”
科学生产“新农具”让春耕春管更高效
眼下,西部多地油菜进入盛花期,做好田间管理尤为重要。在云南省马关县夹寒箐镇上布高村,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高级农艺师李明兵和同事正操作着植保无人机,沿着设定路线进行飞防作业。无人机喷洒出雾状农药,为1500余亩金色的油菜花海布下一道科技感十足的“防护帘”。
上布高村村民王德昌说:“以前背着喷雾器一天只能喷3亩,现在无人机一天喷药面积高达600亩。”
“我们通过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实现农药精准投放,提高油菜结籽率,把‘见虫打药、发病治病’的被动防治变为主动防控,做到更科学、更高效、更节能地防治病虫害。”李明兵说。
(本版稿件由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董文兰参考央视新闻、央广网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