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朝阳 李煜强
陈敏儒正在棚内查看葡萄扦插苗的长势。
扫码看视频 没人能想到,陈敏儒竟把曾经不起眼的家庭育苗作坊,发展成如今远近闻名的葡萄种苗合作社。从20亩起步到如今的300亩,种植规模不断壮大,效益节节攀升。“年轻人要多学多实践,才能成就事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敏儒感慨道。
近日,记者来到陕西杨凌金园葡萄专业合作社,这里一片忙碌,修苗、检苗、装车等工作有序进行。春耕时“三农人”最忙,陈敏儒也不例外。
2012年,23岁的陈敏儒辞去西安的工作,前往宝鸡从事苗木销售,年销售额达10多万元。为了掌握更多的农业知识,2014年,他每月外出两次,跑遍各地参加涉农展会,深入学习新技术、新模式。
作为土生土长的杨凌人,陈敏儒参加农高会优势得天独厚。他说:“在农高会上,我学到了先进的农业知识和思想,现在我每年都提前预定两个展位,农高会让我收获满满。”
2015年,怀着对“三农”的执着,陈敏儒回到杨凌开启葡萄育苗事业。他认为,老一辈靠人工等客商,新时代要用信息化对接市场,以高品质种苗赢得客户。
此后,陈敏儒求知若渴,一边研发工具,一边学习知识,从打工者变为创业“新农人”。2016年,他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习葡萄种植技术,2023年参加全国“头雁”项目培训,汲取新知识。
走进合作社,两堆打包好的葡萄苗整齐码放。陈敏儒介绍,1.1万株苗将销往新疆,6万多株苗将发往河北秦皇岛。
“合作社每年育苗 200 万株,有阳光玫瑰等30多个品种,主要销往陕西、西藏等地。现在仅余10余万株,杨凌种苗很受欢迎。”陈敏儒说。
春节前夕,西藏一企业采购了合作社育出的28万株种苗。凭借纯度高、品质好等特点,西藏客商10余年来累计采购超300万株种苗。杨凌葡萄种苗较好地适应了高原气候,陈敏儒还常去西藏进行技术指导,有效促进当地葡萄产业蓬勃发展。
2018年,合作社被评为陕西省产品质量重点推荐单位。接过父亲的育苗“接力棒”,陈敏儒深耕10余年,梦想是让更多地区种上高品质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