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杨凌鲁力打造农业“智”造新引擎
文章字数:1556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耿苏强 李泉林 李煜强

  3月19日,晌午时分,杨凌鲁力农机装备有限公司(简称“鲁力集团”)农机研发试验示范推广基地,小麦宽幅播种机正沿着预设路线精准作业演练——这是企业新研发的小麦“3335”播种机,它比老把式更懂土地,其带状宽幅沟播、探墒精量播种等集成推广技术使小麦亩均增产40—50公斤。
  这款名为“秦岭牛”牌小麦免耕精量施肥播种机是该公司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研制,专门针对小麦机械化播种研制的增产、增效机械,并获得了陕西省2023年度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一等奖。
  望着远处如绿色棋盘的田野,该公司董事长鲁智峰感言:“它们播下去的是种子,长出来的是稳稳的饭碗。”这一幕,正是我国农机装备从研、产、推、用全链条发力的缩影。研发端——
  核心技术突破打破“卡脖子”困局
  在农业科技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农业机械化为春耕备耕的助力远不止于“抢农时、拼人力”。越来越多的新设备、新技术参与到生产过程中,让田间地头充满“科技范儿”。
  杨凌鲁力集团成立于2012年,依托杨凌科教资源优势,以“高校+企业+基地+合作社”的模式整合资源,精心研发制造农业、农民急需实用的高效农机产品,涵盖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果园管理机械、设施农业机械、大田蔬菜机械五大类,现已拥有各类专利技术40多项。
  特别是研制的小麦“3335”播种机、玉米“5335”免耕施肥增密度精量播种机为陕西省小麦、玉米粮食单产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保证小麦单产提升40—50公斤,玉米单产提升100—120公斤,有效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生产端——
  智能工厂锻造“大国重器”
  作为杨凌重要的农机生产基地,这里早已迎来了生产高峰。鲁力集团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熟练地组装生产着各类农机设备。记者看到从耕地、播种到收获和运输,各类农业生产所需的机具设备一应俱全。
  农机展示区,一台搭载施肥播种智能监控系统的玉米免耕施肥增密度精量播种机正在进行测试。该公司销售经理田军介绍,该机型一次就可完成深松、施肥、播种、覆土、镇压5道作业工序,这款机型获评陕西省农业机械鉴定推广总站2024年玉米机推广遴选首选产品。
  据悉,该公司研发生产的系列“秦岭牛”牌鲁力农机,可通过遥控控制,拥有旋耕、割草、打药、施肥等一体化程序。公司产品已成为农民耕整地机械作业的理想机具。
  推广端——立体网络打通“最后一公里”
  陕北地区坡陡、沟深,对农户而言,靠人力运输的劳动强度太大。对此,该公司个性化研制的物联网丘陵山地单轨运输机械为他们减负的同时,更是极大提高了运输效率,节约人力成本,成了当地别样的“丰”景。
  “我们不仅卖设备,更提供‘解决方案’。”田军介绍,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动,私人订制推广适宜当地地形和作物的中小型农机,让丘陵山区、设施农业等“薄弱地带”也能享受机械化红利。
  不仅如此,该公司研制的遥控声控果园机器人采摘机械、果园除草开沟施肥机械、大田蔬菜整地起垄插秧机械、水肥药一体化智能农业装备机械等,填补了国内行业多项空白,为陕西省现代农业装备的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创新、示范、带动作用。
  应用端——智慧农机写好粮安文章
  每年,在该公司农机研发试验示范推广基地里都会举办多场“农机秀”“农技秀”,吸引来自陕西以及甘肃、宁夏、山西等地的千余名高素质职业农民前来观摩,见证新机具、新技术的实际成效。
  同时,作为农机手实训基地,近年多次承办了新机具、新技术演示、展示会,定期组织农民培训,分享最新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优秀农机手和优秀农业管理人才,年培训千余人次。
  “让每一粒种子都有科技守护。”正如鲁力集团践行农机农艺融合的服务宗旨所言:技术扎在泥土中、研发到田间地头、论文写在大地上。
  春耕大幕全面拉开,全国各地积极运用农机装备,奏响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奋进乐章。杨凌鲁力集团农机装备在春耕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正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的关键力量。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