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推进农业品牌建设还需在哪些方面发力
文章字数:2219
      余姚榨菜入选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图为农户采收榨菜。

    2月17日,陕西齐峰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在分选    包装猕猴桃。

  农业品牌是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即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提出“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农业品牌建设的方向与重点。本期《品牌农业》聚焦农业品牌建设这一主题,探讨如何推动农业品牌实现从“小、散、弱”向“大、精、强”转变,促进其全方位升级,进而为我国迈向农业强国之路探寻切实有效的实施路径与创新发展模式。
  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品牌建设锚定乡村振兴新路径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强化农业品牌建设的内容备受关注。文件明确提出,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农业品牌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品牌建设已成为农产品市场竞争的关键。通过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业品牌,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不仅可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还能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根据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内容,品牌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被赋予重要地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文件提出了多项具体措施:
  一是要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鼓励农民和农业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和养殖方式,生产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优质农产品。
  二是要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注重农产品的生态环保和品质提升,以绿色、健康、安全为品牌核心,增强消费者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同时,文件还强调了农产品加工业的转型升级和品牌培育。通过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品牌。
  此外,还要加强农产品的包装设计、营销推广等品牌建设关键环节,提升农产品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
  农业品牌多而不精、大而不强等问题突出品牌强农该怎么做?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组织开展三批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培育计划品牌总数达到226个,涵盖粮油、果品、畜禽、蔬菜等多个类别,五常大米、洛川苹果、潜江龙虾、章丘大葱等一批特色鲜明、质量过硬、信誉可靠、竞争力强的农业品牌精品深入人心,带动了乡村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不过也要看到,我国农业品牌多而不精、大而不强等问题仍然突出,品牌竞争力、影响力、带动力都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以精品品牌培育为引领,以区域公用品牌为主抓手,以核心授权企业和产品品牌为基础支撑,推动农业品牌由小、散、弱向大、精、强转变,将带动提升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在农业品牌培育过程中,农产品品质、营销能力和制度环境构成了品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绿色优质农产品是农业品牌的生命线,高效营销是农业品牌的放大器,良好的制度环境则是确保农业品牌价值实现的催化剂。
  筑牢农业品牌培育基础。农产品品质是农业品牌培育的物质基础。要坚持市场导向、质量导向,把安全、优质、绿色作为农产品品质提升的基本要求,充分挖掘乡村“土特产”资源,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细加工,做足做活“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文章,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水平,增强产品附加值。农耕文化是农业品牌培育的精髓灵魂,要充分挖掘农业多元功能,使农业品牌业态更多元、形态更高级。结合区域资源优势、历史人文特征和产业特色,挖掘品牌文化、讲好品牌故事,以故事沉淀品牌精神、树立品牌形象。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品牌培育的中坚力量。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树立品牌意识,积极创建产品和服务品牌,提升农产品价值和服务效益,提升品牌规划、运营服务、营销推广、监管保护等能力。鼓励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坚定走“品牌强农”道路,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提升农业品牌营销能力。营销能力是农业品牌培育的核心引擎,能够将农产品价值有效转化为市场认知,从而实现从“田间优势”到“消费认同”的价值跃迁。要坚持需求导向,丰富营销场景、创新营销方式、拓展营销渠道,推动传统营销与现代营销相融合。充分发挥农业展会、产销对接会、产品发布会等传统营销平台作用,创新打造消费体验馆、电商直播基地等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营销场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农业农村电子商务新业态,增强数字化营销能力,拓宽品牌流通渠道。加大海外营销力度,鼓励农业企业参加国际知名农业展会,提升农业品牌影响力和溢价能力。借力共建“一带一路”等契机,强化与国际农产品贸易合作平台等的交流,推动农业品牌国际合作。
  品牌管理制度是农业品牌培
  育的长效保障。要坚持以品牌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探索构建“标准—监管—激励”三位一体的品牌管理制度体系,推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农业品牌治理格局,为农业品牌培育提供长效制度保障。加快农业品牌标准化建设,推动农业品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研究制定,建立完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评价标准和管理规范。完善农业品牌目录管理制度,建立品牌定期审核与退出机制。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标准化生产管理流程,建立农业品牌认证体系,同时加快完善农业品牌保护协作机制,严厉打击冒牌套牌等侵权假冒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探索建立品牌激励机制,推动项目资金向品牌主体倾斜,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条件,支持农业品牌精品培育。
  (本版稿件由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董文兰参考《农民日报》《南方农村报》等整理)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