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采收机器人 开进甘蓝地
可进行同一环节的多机作业,极大提高作业效率
文章字数:696
  “轰隆隆……”笼罩在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潘家湾镇蔬菜长廊甘蓝基地上方的晨雾还未散去,一台“大铁牛”便缓缓开到地头,这片基地首次迎来甘蓝采收机器人。
  当前,嘉鱼甘蓝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用工难、用工贵等问题也显现出来,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一大瓶颈。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开展了甘蓝机械化无人化采收演示,以农业新质生产力破解产业发展痛点、难点。
  在众人的注视下,提前设定好路线的采收机器人开始了作业。只见采收臂与田垄上的甘蓝精准对接,锋利的切刀瞬间斩断根部,传送带顺势将其输送至一旁伴行的采收机器人上,精准完成了“投篮入筐”。从对齐到切割,从去皮到装车,短短十几秒,一棵棵甘蓝便完成了采收。
  这套蔬菜无人化作业平台是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成果。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智能化管理岗位科学家吴华瑞研究员介绍,平台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独立控制,完成远程启动、出库、田间作业、自动避障、入库等全流程作业。两台无人化作业平台分别挂配了两类不同机械结构的甘蓝采收机,通过集群系统来协同指挥运输机器人,顺利完成对齐、切割、去皮、装车的一体化作业。
  据了解,该平台具有导航定位、目标识别、路径规划、智能避障、决策控制等功能,并具备国内领先的多机协同作业算法模型,可以进行同一环节的多机作业,也可以进行不同环节的多机配合,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
  “按照目前的地块条件,机器人每小时可采收1亩地,优化种植方式后可以达到每小时2亩,将帮助改善传统人工生产存在的作业质量参差不齐、用工荒、价格贵等问题。”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站长汪爱华说。
  (据中国农网)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