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任彦军——
践行大食物观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文章字数:843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耿苏强 王朝阳 李煜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食物需求正从“吃得饱”“吃得好”向“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转变,呈现出食物消费总量增加、高营养食物需求上升、食物需求多样化等特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任彦军表示,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这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指明了方向。
  他指出,我国食物供求仍存在结构性矛盾,生产结构与消费模式不协调、区域间供需结构不平衡、供给潜力挖掘不充分等问题亟待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显得尤为迫切。
  首先,要高效利用耕地资源,挖掘食物生产潜力。我国耕地资源丰富多样,应依据各类资源的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食物生产方案。积极推动集约化、智能化农业的发展,借助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土地生产力,提升耕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从而有效缓解耕地资源短缺给食物供给带来的压力。
  其次,需全方位开发食物资源,拓宽食物供给渠道。合理规划和利用山地、海洋、林地、草地、湖泊等资源,全方位拓展食物供给来源。大力建设“海上牧场”,丰富“森林粮库”,发展林下经济、昆虫养殖等新兴产业,挖掘尚未充分利用的食物资源,提升整体供给能力,确保食物种类丰富且稳定,进一步拓宽食物供给渠道。
  此外,多途径研发未来食物,以满足多元食物需求也至关重要。深入挖掘微生物和生物工程技术的潜力,从植物、动物、微生物中获取热量和蛋白质。加大对新型食物的研发投入,积极探索植物基食物、合成食物、功能性食品等创新领域,满足以营养健康为目标导向的食物需求,拓宽未来食物的供给来源。
  任彦军认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通过在高效利用耕地资源、全方位开发食物资源、多途径研发未来食物等多个方面的努力,我国将不断完善食物供给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营养、安全的食物,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迈上新台阶。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