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石宝峰:
创新政策指引 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文章字数:935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耿苏强 王朝阳李煜强

  202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石宝峰长期从事涉农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和风险管理研究,他从金融要素优化配置和资金投入视角,剖析了文件的新变化。
  石宝峰解析认为,从要素配置看,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土地、资本,今年文件在乡村振兴投融资方面有三个特点。
  其一,重点突出。金融要素投入兼顾“2个持续”与“4个着力”。在保障农产品供给上,落实补贴、奖补等政策支持生产;在巩固脱贫成果方面,健全资产长效管理机制,盘活低效闲置资产;在健全要素保障机制中,创新投融资机制。
  其二,不仅重“投资”,更强调“融资”。去年文件侧重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今年提出创新投融资机制。投资上,通过多种预算、信贷等途径支持农业农村建设;融资上,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等助力乡村振兴。
  其三,注重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和投融资风险管理。推进信用体系、信用社和村镇银行改革,健全农业保险体系;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加强涉农资金监管。
  就今年一号文件专门提及的“推广农业设施等抵押融资贷款”,石宝峰表示,他曾参与了农业农村部政改司围绕农业设施抵押贷款的专项调研。
  当前,这类贷款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缺乏全国统一政策指引,各地实施差异大,制约业务推广;二是农业设施作为抵押物处置难,变现渠道不畅,影响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三是金融机构授信风险大,放贷额度与养殖主体需求缺口大。
  该如何更好解决“推广农业设施等抵押融资贷款”存在的问题,石宝峰分析认为:
  首先,国家层面可出台针对农业设施抵押融资贷款的统一政策指引,为地方政府确权颁证、金融机构发放抵押贷款提供指引;其次,健全农业种植养殖设施、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等抵押物的价值评估,培育流转市场,完善农业设施抵押处理机制;最后,创新农业设施产权抵押融资和风控模式,强化信息公开,确保畜禽活体、农业设施等抵押融资贷款稳健运行。
  石宝峰说,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在乡村振兴投融资方面的新变化,既体现了政策的延续性与创新性,也为解决当前农业设施抵押融资贷款问题指明了方向,对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需进一步落实相关政策,破解投融资难题,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