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应对更加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满足国内居民食物消费升级需要,要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抓牢抓实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积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去年我国粮食产量超过1.4万亿斤,迈上历史性新台阶,在较高基数上继续实现稳产丰产,要把重心放到单产提升上,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力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任务。要坚持多油并举,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推动棉糖胶等稳产提质。要做好生猪产能监测和调控,持续推进肉牛、奶牛产业纾困,提升饲草生产能力。
持续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要严格耕地总量管控和“以补定占”,将各类耕地占用纳入占补平衡统一管理,确保省域内年度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定基本农作物目录,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监测体系,分类有序做好耕地“非粮化”整改,要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作物生长周期等实际情况,设置必要合理的过渡期。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分类推进撂荒地复垦利用。
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健全节约减损长效机制。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和统防统治。扎实推进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大力提倡健康饮食,加强公共食堂、餐饮机构等用油指导,推广减油减盐减糖和全谷物等膳食,推动粮食机收减损、适度加工和科学储存。
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当前种粮收益低已经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要综合施策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稳定市场供需,落实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稳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维护好农民利益。 (据《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