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蓝莓被智能水肥系统连接起来。 近日,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王鲁镇王鲁新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里春意盎然。走进示范园蓝莓标准化种植基地,放眼望去,1.5万盆盆栽蓝莓整齐摆放,场面壮观。
“蓝莓还有不到两个月就能采摘了,比普通蓝莓提前三四个月成熟,正好赶上春节期间错季上市,肯定能卖上好价钱!”王鲁新村党支部书记、基地负责人王启龙开心地说。
为何能提前三四个月成熟呢?秘密就藏在蓝莓盆里。记者看到,不同于以往的露天种植,基地内的蓝莓采用盆栽的方式离土种植。整个大棚配备了智能化的滴灌、喷灌系统和温度、湿度控制系统,通过精准调控,确保每一棵蓝莓树都能得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
“这是我们引进5G物联网技术后的成果。”王启龙介绍说,基地通过计算机采集基质培养料的各项数据,可以对每一株蓝莓进行精准调控,盆栽蓝莓被智能水肥系统连接起来,遍布大棚的十几个传感器和物联网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温度、湿度、水肥补给进度等数据。
王启龙算了一笔账,传统露天种植蓝莓需要至少两年才能获得收益,但蓝莓标准化种植基地里的蓝莓只需一年就能达到丰产,精准调控也让蓝莓的品质大大提升。有了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加持,每亩蓝莓收益比露天种植提高3万元。
“今年是第二年采用这种模式,目前两个智能大棚种植了3万盆蓝莓。为了效益最大化,我们还在蓝莓行间种植了7000株西红柿,元旦前就能上市。”现在,王启龙成了镇里智慧农业的“代言人”,蓝莓大果每斤卖到180元,普通果一斤也能卖到120元,效益非常好。
如今,在王鲁镇,像标准化蓝莓基地这样披上“数智新衣”的种植基地、家庭农场、数字车间越来越多。“我们积极推动农村互联网建设,目前全镇5G网络信号实现全覆盖,为数字化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王鲁镇副镇长郭飞说。
(据《农村大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