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在河南省禹州市浅井镇扒村小南湾养殖场干净、宽敞的棚舍里,记者看到,一排排兔笼整齐排列,笼子边的标签上详细记录着肉兔的品系、出生时间等信息。
兔笼内,快要生产的母兔体态笨重,打着耳标的公兔膘肥体壮,还没满月的“兔宝宝”趴在一起。它们有觅食的、有饮水的,还有的竖起耳朵四处张望。
养殖场负责人席文军的妻子席明白,穿梭在兔笼间不时添加饲料。哪一批该生产了、哪一批该配种了、哪一批该出栏了……她都记得清清楚楚。
2006年,席文军从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学习归来后,发现肉兔市场需求较大、养殖风险较低,就决定养殖肉兔。他从几十只肉兔养起,发展到如今的存栏1万余只、每月出栏3000多只,商品兔主要销往长葛、重庆、成都等地。其间,他多次到青岛、洛阳、济源等地的养兔企业参观学习。
“兔肉蛋白质含量高,矿物质含量适宜,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都低,肉质鲜美、口感丰富,符合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要求,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同时,兔子繁殖力强,饲养周期短,增收见效快。”谈到养殖肉兔,席文军滔滔不绝。
“肉兔繁殖非常快,一只母兔每年能繁殖7窝至8窝,每窝能下8只到10只,70天左右长到五六斤就可以出栏了。”席明白说,肉兔养殖最重要的是防疫,3个棚舍均配备了独立的通风、供水、排污和保湿系统。她介绍,肉兔养殖想要赚钱一定要进行规模养殖,注意优选良种、分栏管理,及时淘汰繁殖力差的肉兔,每年适当购入一些优良种兔。
除养殖、销售外,席文军还把腐熟的兔粪制成有机肥,卖给附近的果农,每年增加一万多元的收入。如今,养殖场年销售额100多万元,“养兔达人”席文军声名远扬。
(据《河南日报农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