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全国植保无人飞机保有量25.1万架、防治作业面积亿亩次,稳居全球首位——
航空植保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文章字数:1253

  近年来,我国植保无人飞机发展迅猛,已成为“虫口夺粮”保丰收的重要保障。在第38届中国植保“双交会”上全国农技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植保无人飞机保有量25.1万架、防治作业面积26.7亿亩次,均稳居全球首位,较去年增长近25%。
  遥遥领先——
  植保无人飞机保有量居全球首位
  黑龙江是最具代表性的省份。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林正平研究员介绍,截至2024年11月,全省植保无人飞机保有量达3.9万台,作业面积5.6亿亩次,行业市值接近40亿元。植保无人飞机保有量、作业面积、无人机航化除草三项指标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目前植保无人飞机已广泛应用于全省水稻、玉米、大豆等全部主粮作物,应用比例从3.4%提升到了94.3%。
  中国农业大学何雄奎教授介绍,中国植保无人飞机发展到现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双目视觉等多源传感信息融合,避障、绕障技术趋于成熟,并实现昼夜全时域作业。植保、撒播、吊运等功能持续丰富,植保无人飞机升级为农用无人机。当前大田植保无人飞机趋近饱和,开始进入更新换代的第二阶段。果园植保无人飞机应用技术逐渐成熟、丘陵山地应用面积持续增加。
  直面挑战——
  多方发力促行业健康发展
  作业质量下滑、低价竞争、施药技术不完善、作业质量监管滞后是航空植保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此,行业专家建议,应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加强对飞手的培训,提高飞手的相关知识水平和安全意识;加强无人机施药技术的研发集成,特别是安全有效的减飘技术,如药肥同施、粗滴喷雾等;完善作业监管体系,推进第三方监管。
  飞行智能但喷洒不精准、除草剂施药飘移药害频发、环境与非靶标作物风险高是航空植保可持续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对此,行业专家建议,应加强航空植保施药技术系统化研究,包括建立植保无人飞机雾滴沉积分布模型、开展植保无人飞机作业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以及地面设备与植保无人飞机协同作业研究等。在此基础上要修整并完善法规和标准,优化植保无人飞机价格与补贴政策,并加强“人、机、剂、技、法”等系统化研究,进一步促进航空植保健康发展。
  同时,扩展植保无人飞机在植保以外领域的应用,如农田信息管理、作物表型监测、智能巡田、撒播和吊运等,也是航空植保未来发展的方向。
  乘势而上——
  开拓新蓝海谋划新作为
  植保无人飞机是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是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智慧农业的主要方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航空植保事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当前,我国植保无人飞机行业正处于由‘行不行’向‘好不好’‘规范不规范’转变的关键期,要实现跨越式创新发展必须加快培育新动能。”全国农技中心主任魏启文表示,要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期,加强植保无人飞机软、硬件技术攻关,在关键部件研发、精准施药、防飘减飘、大数据遥感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推进行业健康规范发展。
  “随着国家对低空经济和科技创新的重视,航空植保的又一个鼎盛期即将到来。”王志国表示。针对目前社会化组织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统一有效的监管平台等问题,建议行业整合产业数据信息和技术优势,促进建立智能、可视化植保无人飞机全国施药监管系统。
  (据《农民日报》)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