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新技术破解花生施肥难题助力增产增收
该技术可使花生增产8%—15%,肥料利用率提高5%
文章字数:806
    记者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获悉,为破解花生种植中氮肥不合理施用导致的减产及环境污染难题,该院自主研发出花生全程可控施肥技术。近日,该院正式与相关企业签约,通过专利授权转让等方式,进一步推动这项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据介绍,为夺取花生高产,许多种植户往往在播种前过量施用化学氮肥作基肥。大量试验证明,氮肥过量,会严重抑制花生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易引起花生前期徒长、倒伏以及肥料的浪费和土壤酸化、生态环境污染。这是因为具有固氮功能的豆科花生,在不同生长发育期固氮能力以及对氮素的需求量不同。在苗期,花生幼苗尚不具备固氮能力,因此需要外来的氮肥做“起爆氮”保证幼苗正常生长;开花期至结荚期,是根瘤供氮盛期,过多的氮肥会抑制植株根瘤菌固氮,出现“氮阻遏”效应;饱果成熟期因根瘤衰老,固氮能力减退,则需外界补充氮肥,保证荚果饱满。传统的施肥方式,播种前一次性过量施用速效氮肥,易造成“氮阻遏”,肥料利用率下降。氮肥的不合理施用已经成为花生种植节本提质增效的主要技术瓶颈之一。
  近年来,为破解该技术难题,在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的支持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万书波团队对花生全程可控施肥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花生不同生育期需肥规律,提出了“起爆氮、自供氮和后援氮”施肥理论,创建了花生全程可控施肥技术,取得4项国际发明专利和1项国家发明专利。团队通过不同释放周期的缓控释肥配比、结合分层施肥技术,实现不同生育期的精准供肥,做到一次施肥,全程可控,研发出了适于机械化的简化精准施肥和减肥增效生产模式。部分研究成果获2018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技术在山东临沂、烟台、青岛、泰安等地示范应用,与传统施肥技术相比,采用新技术可增产8%-15%,亩增收花生30-60公斤,节氮10%-28%,肥料利用率提高5%以上。据测算,全国花生种植面积7000余万亩,如果有一半面积采用这项新技术,按照平均每亩节约化肥10公斤的标准,每年可节约化肥35万吨。
  (据人民网)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