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燕雷在田间查看石榴树长势。 近日,科技特派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尹燕雷从泰山脚下出发,驱车200公里,又一次来到位于山东南部的枣庄市。
拥有12万亩石榴园的枣庄市被誉为“中国石榴之乡”,也是我国石榴集中连片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多、产业链最完整的地区之一。在当地,石榴种植、贮藏、加工、销售及文旅,串成了一条庞大的产业链。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条产业链的完善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尤其是尹燕雷团队的支持分不开。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石榴的耐寒性问题一直是困扰果农的难题。记者见到尹燕雷的科技“合伙人”、峄城区天使红石榴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李永水时,他正在自家的6亩石榴园里忙活。这位58岁的农民跟石榴打了近50年交道。在他记忆中,石榴不耐冻,“三年一小冻,五年一大冻”,最糟糕的时候,“一年损失几十万元是有的”。
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就是科研人员的课题。瞄准这一痛点,尹燕雷团队申报了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山东石榴冷棚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设计了数种棚架结构,深入系统地研究不同棚架结构对石榴树适应性和抗寒性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在枣庄,李永水“第一个吃螃蟹”。他按照尹燕雷的想法,在自家石榴园里建起了6个大棚,到12月初及时扣棚。李永水说,建大棚后6年来,自家数百棵石榴树始终生长发育良好,即使冬季遭遇极寒天气,也安然无恙。
站在石榴园中,李永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使用钢架作为大棚支架,寿命一般在10年以上,加上覆盖的棚膜,每年每亩折旧费大约1000多元,成本不算高。“扣棚之后冬天再也不用担心石榴树被冻死了。这就像给石榴树上了一道‘保险’。”他说。
记者在枣庄石榴精品种植示范园看到,一座座大棚就像一座座白房子,有些是单栋冷棚,有些是连栋薄膜棚,有些则是高档连栋玻璃棚。
国内石榴种植一般都是露地栽植,将设施农业引入石榴产业,这是破天荒的探索。尹燕雷成功了,石榴设施栽培技术相继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国际发明专利,并成为地方标准。更重要的是,以李永水为代表的种植大户通过实践证明了这种技术的可行性。
试验成功,加速了科技成果的推广步伐。如今,尹燕雷团队的技术在枣庄峄城区新建的230亩标准化智能化精品石榴示范园落地。
(据《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