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漫漫育种路 深深报国情
——记著名小麦育种专家赵瑜“育种报国”的事迹
文章字数:2758
      赵瑜(右二)带领团队在试验田查看小麦长势。

    扫码获取全文

  通讯员 赵存德刘江梅赵红梅 师格宁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张朝辉
  “小时候,我就立志将来要让乡亲们吃上饱饭。”麦苗青青,年轻的赵瑜选择了扎根最爱的大地和农业。一直在为小麦育种事业奋斗的赵瑜总说自己“就是农民”,只有把自己当成农民,才会真正爱上麦子,爱上土地。
  优秀共产党员、小麦育种专家、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赵瑜,是新中国培养的老一代农业科学家。年近九十不忘初心,依然敢闯敢试,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孜孜以求,不断探索,走出种业报国的长征路。1959年,从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他放弃留京工作的机会,主动申请到陕西省武功农业学校(现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扎根条件艰苦的小农场,怀揣“育种报国”的梦想,60多年潜心倾力投入优质高产小麦育种事业,致力攻关农业“芯片”,探索出了“少投入高命中率小麦育种法”,先后培育出9个小麦品种。遍及黄淮麦区,累计推广8000多万亩,帮助农民实现增收50多亿元。
  一生逐一梦
  1935年,赵瑜出生在甘肃省永登县山区,孩童时期留给他最深刻的印象是——饥饿。“乡亲们一年到头在田间劳作,却吃不饱、穿不暖。”赵瑜说,“小时候,我就立志将来要让乡亲们吃饱穿暖。”
  1955年,赵瑜高考成绩优秀,但他没有选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而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立志学农。
  1958年,赵瑜被学校安排到由著名小麦育种专家蔡旭院士主持的小麦育种组,协助老师搞科研。通过近一年的科研实践和蔡旭先生的熏陶,深深爱上了小麦育种事业。“恩师蔡旭先生说,搞育种离不开土地和农民。我这一辈子都要扎根土地,心系农民。”赵瑜说。
  大学毕业时,赵瑜成绩优秀,却放弃了留校工作的机会,坚定地在分配志愿表上写下——陕西。赵瑜此前没有到过陕西。填报“陕西”,只是因为当时陕西武功和江苏南京是我国两大农业科研基地,他想在武功研究小麦育种。起初,赵瑜被安排在陕西省农业厅工作。机关的工作方式让他如坐针毡——待在办公室怎么搞科研?在和领导软缠硬磨了10个月后,赵瑜总算如愿以偿——把自己“下放”到陕西省武功农业学校(1999年归并到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从事小麦育种研究工作至今。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值我国小麦品种极为匮乏的年代,他在学校所属的扶风豆村农场选育的抗旱抗寒优质高产旱地品种“武农132”和优质高产抗吸浆虫品种“武农99”,先后在农场这片土地上脱颖而出。当时还没有品种审定制度,从而很快在陕西关中和河南、江苏、安徽、山西、甘肃等省广大适应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对解决我国当时品种匮乏问题推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武农132”曾多次被农业部征集植株标本送国外展出。
  1996年退休后,赵瑜又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6个小麦品种通过审定。其中,历经20多年精心培育的“武农981”“武农988”大穗大粒优质超高产新品种,农业农村部种子管理部门按“特殊类型品种”在黄淮麦区安排了独立的审定试验,这是继袁隆平院士“抗盐碱特殊类型水稻品种试验”之后,全国第二例,2021年一起通过国审。
  艰难岁月
  当时,武功农业学校不搞科研,赵瑜就结合自己所教的“作物遗传育种”课,利用教研组的一小片小麦标本地和育种实验室简单的仪器设备,从零起步搞起小麦育种研究。
  1965年的春天,在赵瑜的记忆里尤为深刻。当得知扶风豆村农场划归学校作教学试验用地后,他抢先带着学生来到农场。农场地处偏远,除了几间破烂不堪的土房和草棚,就是大片黄土地,条件十分艰苦,连吃水都是用卡车从几公里外的县城运来的。面对艰苦的环境,不少学生叫苦连天,而赵瑜却异常兴奋——这里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良好,不仅能代表关中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在黄淮麦区同类生态地区也具有代表性。站在这里,他仿佛看到眼前翻滚着一片片金色麦浪。他认定,这里就是自己寻找的育种“宝地”。就下定决心,一辈子植根这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赵瑜从大城市到偏僻农村,深深扎根黄土地,寒来暑往,风雨几十年,用心血和汗水换来一个个品种,在我国广大适应地区推广种植,为我国农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岁月流逝,而年近九旬,依然带领团队奋斗在这片深情的土地上,还想发挥余热,再作新的贡献。
  1974年,陕西省农业厅拨来16000元专项资金和30方木材指标,在农场修建了一个砖木结构的小院,赵瑜在那里工作生活了40多年。为了改善他的工作生活条件,2012年,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学校从农场划60亩地,新建育种基地,在地头建起一个科技小院,赵瑜给小院取名“麦香苑”。2014年,揭牌成立“赵瑜小麦研究所”,并购置了一些现代化设备,打了机井,给试验田安装了水肥一体化喷灌系统。这些改变,不仅提高了育种工作的技术手段,也为实践教学和对外接待创造了良好条件。
  回报家乡
  赵瑜是甘肃省永登县人,1994年国家投入巨资为永登县兴建的“引大入秦”大型水利工程建成通水,振奋着永登儿女的心。在县领导重视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下,赵瑜跑遍全县所有乡镇,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将全县划为三大生态农业区。其中,中部庄浪河流域、大通河流域生态农业区是春小麦主产区,由于气候变暖,他分析将这一地区的春小麦改种为冬小麦完全可行。为此,除了用自育的冬小麦品种,又从黄淮及北方冬麦区引进几个冬性较强的品种,进行引种试验,结果所有参试品种都安全越冬,其中自育品种“武农148”表现最好,折合亩产600公斤以上,比当地春小麦亩净增100—150公斤。之后的几年间,很快发展到10万亩以上,实现了该地区几千年来只种春小麦的种植制度变革,大大提高了当地小麦产量和品质。
  赵瑜为家乡永登所做的农业科技服务工作,从不要报酬,这种精神深受家乡父老乡亲赞美。《兰州日报》以“从永登县走出的育种专家”为题,刊发了长篇报道;永登县编辑出版的《永登史话》以“山窝窝里飞出金凤凰”为题撰写长篇作品编入“人物春秋”篇。
  育一个品种,逐一个梦想。赵瑜大学毕业后,从大城市到偏僻乡村,深深扎根黄土地,植根于农民群众之中,选育推广品种,培养农业技术人才,一干就是几十年,做出丰硕成果,得到农业农村部和陕西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肯定与支持,《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党和人民给予了诸多荣誉。1978年,赵瑜作为陕西省代表出席“全国科学大会”。2012年先后应邀走进中央电视台两会特别节目《又是一年春来到》和“CCTV年度三农人物面对面活动”演播大厅,讲述育种故事。
  近年来,赵瑜先后获得中国好人、中国老科协奖、陕西省爱岗敬业道德模范、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陕西精神”代表人物、三秦楷模、陕西好人等诸多荣誉。面对荣誉,一向低调的赵瑜,以激励为动力,坚持着本职工作。岁月流逝,风雨沧桑。赵瑜扎根豆村农场60多年,在小麦育种的科研路上躬耕前行,新品种接连问世,贡献卓著,诠释了知名育种家的初心使命,为小麦育种事业、农民增产增收和夯实大国粮仓根基作出了重要贡献,也谱写了自己的人生华章。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