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小麦主产区进入集中收获期。在良种、良机、良法推动下,“三夏”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小麦丰收在望。
加强良种技术攻关助力小麦丰产丰收
夏收在即,安徽省涡阳县种粮大户张林森最近每天都要到地里看看。张林森的家庭农场种了1100亩小麦。作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的试验示范基地,这里小麦产量不错,2022年首次实现单产超900公斤。
小麦得高产,选种是关键。张林森告诉记者,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指导下,农场每年都会引进10多个品种进行种植,从中选出综合情况最好的来推广。目前的主要品种产量高,抗病性强,今年有望实现丰产。目前,涡阳县已累计培育小麦品种40多个,小麦繁种面积突破20万亩。
旱碱麦不再“望天收”“六步法”不浇也高产
5月22日,河北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麦田里,旱碱麦正进入灌浆期,长势良好。今年,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3600亩旱碱麦全部按照“六步法”高产栽培技术种植,以保障稳产、丰产。
优选品种、重施基肥、缩行密植、重度镇压、春季肥料水溶追施、一喷多防——沧州市农林科学院团队的这项旱碱麦“六步法”高产栽培技术,不久前被确定为2024年度河北省农业主推技术,助力更多旱碱麦从“望天收”变“稳增收”。
“六步法”以提高水分和肥料利用效率为核心,一是想尽办法保住水、减少挥发,再就是在不浇水、缺水的情况下追肥,提高肥效。重度镇压是为盐碱地“锁水”的有效方式。镇压可将土壤裂缝弥封,沉实疏松土壤,起到保墒、减蒸作用,还能将深一点的水分,通过土壤的毛细作用,往土壤上层提,让小麦根系吸收。试验数据显示,与常规种植方式相比,“六步法”高产栽培技术可以使旱碱麦亩均增产10%以上。
智能粮库改造升级加快小麦入库速度
眼下,湖北省1500多万亩小麦已经进入收获尾声,粮食烘干工作正如火如荼。今年当地通过在农业机械上安装北斗农用智能终端,农机变得智能化、数字化,让“三夏”生产变得更有智慧、更有效率。
记者来到钟祥市一家烘干中心,这里配套建设了智能烘干控制室,并安装了北斗监控终端。有了智慧系统的助力,一季粮食从采收到烘干只需要15天,相比过去,缩短了7天。
小麦烘干效率大幅提升,智能粮库的改造升级也加快了小麦入库的速度。在襄阳市襄州区的一个智能粮库,新收获的小麦运到这里后,清杂、去污、烘干,一个人通过电脑一键操作,一天的时间就能完成2000吨小麦的入库工作。
强化科技储粮耕好“无形粮田”
粮食“住”进变频空调房,小麦堆里充入氮气防虫,平整的粮堆下分布着密密麻麻的智能测温设备……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雄州街道的南京粮食集团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探索借助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推进科学储粮、节粮减损。公司副总经理刘玲玲介绍,“粮堆下智能测温设备精准采集实时温度数据,通过物联网技术自动回传至智慧粮库系统。管理人员收到提醒便能及时处理,用手机或平板设备远程开启空调、通风系统等。”刘玲玲说。
科技储粮优势是控温,难点也在控温。走进张家港市粮食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沙洲中心库,科技助力下,粮仓温度常年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小麦入库先过“体检关”,售粮信息在数字化系统间传递,烘干、入库全程机械化。
随着气温上升,粮仓里的虫害给粮食储备管理带来挑战。在沙洲中心库粮堆上方,粮堆表层施药智能机器人根据预设程序,自动施放生物源储粮防护剂,防治害虫。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保障小麦单产提高
当前,我国小麦的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7%。机械化、智能化的种植方式为农民带来极大便利,提高了小麦单产,也提高了农民对小麦丰产的信心。
河南驻马店种粮大户赵贵喜今年种植了1万多亩的小麦,为了提高机收效率,他提前联系了大型收割机。这种机械的效率是普通收割机的4倍,减损、除杂能力也大大增强。
麦田里,加装了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的播种机和收割机密切配合,前面抢收,后面抢种。农机手告诉记者,跟之前相比,通过北斗导航播种的直线偏差不超过3厘米,不仅便于后期除草和管理,还省力高效。
河南省新乡市西合角村种粮大户申继锋告诉记者,这些年他不断更新机械,耕种管收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啥时候浇水、打药,手机都能收到提醒。轻轻一点,地里就开始浇灌了,这在以前可不敢想。”申继锋说,以前种10亩地就累得不行,现在一个人管200亩都是寻常事。
(本版稿件由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董文兰参考《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农民日报》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