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看田间地头的农业新科技
文章字数:1973
    当前,多地开镰收割,夏收大幕已启。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第一季,夏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21%,对奠定全年粮食丰收意义重大。为确保稳产高产、颗粒归仓,各地在技术赋能上纷纷发力,一起来看田间地头里的农业新技术。



  夏收全程机械化作业打造高质量“天府粮仓”
  西南麦区是我国冬小麦最早成熟的地区,四川是西南麦区最大的主产区。在四川“天府粮仓”核心片区成都龙泉驿,夏收社会化服务团队领到任务——全程机械化作业。收割机在麦田里来回穿梭,将一簇簇麦穗吞进“肚”里,将丰收在田直接转化为丰收到手。为打造高质量的“天府粮仓”,四川从政策、科技、资金等多个环节,层层推进130个小麦千亩高产展示片、56个小麦百亩超高产攻关方的建设,农业机械在粮食生产中发挥作用更加明显。
  “三夏”期间,四川省投入小麦机收作业的收割机将达4万台;省农科院和高校联合建设的小麦专家大院以及科技小院,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就地转化推广应用;单产继去年首次实现每亩300公斤之后,今年有望再创历史新高。
  超级小麦“麦”向丰收好图景
  日前,记者走进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肖王镇梁湾村的超级小麦育种试验中心,田垄纵横规整,小麦麦粒圆润饱满。与普通小麦不同的是,这里的小麦因穗大、粒多、产量高,被称为“超级小麦”。有的小麦高近2米,比普通成年人都高。
  “这种超级小麦穗长可以达到18-30厘米,较普通小麦长2倍,穗粒达85-260粒,较普通小麦多3倍,千粒重50-100克。”站在试验田边,高级农艺师、中国超级小麦研发人程魁指着植株粗壮、麦穗硕长的小麦,兴致勃勃地介绍说。
  据了解,这里的超级小麦系列品种属半冬性中筋小麦,从育种到生长成熟,生育期在225-230天。田间管理简单便捷,与普通小麦一样,不需特殊照料,并且具有矮杆大穗、抗倒伏、抗病虫害强的特点。
  百余架无人机“一喷三防”智慧助力田间管理
  在山东省昌邑市柳疃镇青阜农业综合体的一片高标准农田里,几架飞防无人机一字排开,白色水雾均匀喷洒在麦田里。在昌邑各区镇,为确保“一喷三防”全覆盖,100余架飞机在30多处同时展开作业。
  在科技创新加持下,越来越多的新农人用上了物联网技术、智能化装备,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山东培育的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等作物品种多次刷新全国高产纪录。2023年,山东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6.84%,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8%,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1.3%。
  物联网与套种地块深度融合大大提高经济收益
  在河南漯河临颍,当地加大自动化设备应用,并推广科技套种模式,促进小麦稳产增效。
  空中摄像头、地苗传感器、5G网络的加持,科技物联网与44万亩麦椒套种地块深度融合。大数据平台捕捉小麦土壤墒情、病虫害预警,一屏通揽,24小时实时监测,为农户提供麦田管理科学指导,农户们只需要刷刷手机,结合水肥一体化和灌溉设施,精准干预加强田管。啥时间需要打药、啥时间需要浇水,都有提示,省时省力还省心。
  在麦椒套种的模式下,不但可以稳定粮食的产量,还多了一份辣椒的收益,大大提高了种植户的经济收益。
  今年“三夏”期间,河南计划投入各类农机400万台(套),联合收割机20万台。这些都为“三夏”生产插上了科技翅膀,提供了科技保障,增加了丰收底气。
  “网约农机”随时“接单”确保小麦如期收割
  这几天,湖北小麦产区陆续进入收割高峰期。湖北升级智慧平台功能,两万四千多台“网约农机”随时“接单”,确保小麦如期收割。
  在黄冈团风县黄湖新村,金黄的麦浪层层铺开,4台收割机开足马力穿梭在麦田里。这些收割机是种粮大户通过荆楚农机服务平台下单的“网约农机”。
  荆楚农机服务平台2017年上线,主要面向农户和专业合作社。今年,平台升级了新功能,农机手也可以通过平台直接“接单”。平台还会根据农户发布的作业时间和面积,精准推送附近可预约的农机。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调度显示,今年当地冬小麦面积达1500多万亩,预计夏收期间投入稻麦联合收割机9.2万台。为挖掘机收减损潜力,提升机手技能和作业质量,当地已培训机手和修理工13万人次,确保颗粒归仓。
  近年来,湖北省农业生产单位纷纷引入物联网、大数据、3S、云计算等技术,大力应用农业机械,让生产更科学、智慧、高效。
  各地高效、智慧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有很多:浙江宁波、桐庐等地启用智能化循环式烘干机,24小时连续作业,温度、水分等实时监控,大幅提高麦收作业效率;在河北邢台大曹庄农场,自走式喷灌机,集浇水、施肥、喷药于一体,一天能浇600亩地;甘肃河西走廊大力推广小麦灌溉新技术,滴灌更精准,省水又省肥⋯⋯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稳固“大国粮仓”,离不开强大科技的加持。近年来,科技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3%,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消息,夏粮目前生产形势较好,有望再获丰收。一幅幅夏日好“丰”景正在广袤田野铺展开来。
  (本版稿件由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董文兰参考新华社、央视新闻、央广网等整理)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