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要想玉米高产稳产 栽培管理关键技术看过来
文章字数:2381
  
  全国农技中心发布《玉米水肥一体化单产提升技术方案》
  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向作物根区适时适量、集中高效供应水分和养分,能够及时有效满足作物水肥需求,是实现玉米密植和水肥精准调控,支撑玉米单产提升的关键举措。为推进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服务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工程,近日,全国农技中心发布《玉米水肥一体化单产提升技术方案》。
  适宜区域及技术效果
  适宜有水源条件的玉米产区,主要包括东北及长城沿线春玉米、西北内陆灌区和沿黄灌区春玉米、华北黄淮和汾渭平原夏玉米和西南部分补充灌溉玉米种植区等。主要采用地面滴灌、浅埋滴灌或深埋渗灌等方式精准灌水和施肥,播后及时滴水出苗确保苗全苗齐,全程按需分次均衡灌水施肥,氮钾后移、磷肥基追搭配、中微量元素因需补需实现精准供应,确保后期不脱肥,支撑高密度群体。同时配套科学选种、化控防倒和病虫草害防控等措施。实现水肥效率和玉米产能双提升目标,与当地常规模式相比,支撑密度增加10%-30%,单产和水分生产力提高10%以上。
  西北内陆灌区和沿黄灌区春玉米技术要点
  西北内陆灌区和沿黄灌区春玉米。主要包括新疆、河西走廊等内陆灌区以及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等沿黄灌区,是降水量少、蒸发量较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适宜推广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沿黄灌区,宜在此基础上推广黄河水直滤滴灌技术,破解黄河水泥沙过滤难题。
  机械覆膜铺管一体。建议采用具有北斗导航功能的播种机械,一次性完成施肥、播种、铺管、铺膜、压膜、覆土等作业,滴灌带间距90-120厘米,1条滴灌带控制灌溉2行玉米,大小行播种时滴灌管布置在窄行中间。播后苗前封闭除草,减少杂草发生。膜下滴灌建议使用宽幅70厘米、厚度0.01毫米的生物降解地膜覆盖地面(具体型号因种植模式而异),地膜压严压实,膜上每2米处覆土,以防跑墒及大风刮破地膜。
  灌溉施肥策略。玉米全生育期一般灌水8-12次,灌水定额每亩约145-320立方米。播种后即灌水1次滴水出苗,灌水量15-30立方米/亩。有条件地区在秋翻地时施用腐熟有机肥2-3吨/亩,底肥建议施用玉米配方肥20-30公斤/亩,推荐选用具有保水、生根等作用的新型肥料;强化玉米中后期水肥供给,分别于拔节期追肥1次、拔节-大喇叭口期追肥1次、大喇叭口-吐丝期追肥2-3次高氮型水溶肥,吐丝-灌浆中期追肥2-3次中氮高钾型水溶肥料,全生育期追肥6-8次,共追施氮(N)13-20公斤/亩、磷(P2O5)6-10公斤/亩、钾(K2O)4-10公斤/亩,追肥选用水溶性肥料,施肥量也可根据土壤地力、目标产量等情况适当调整。
  2024年春播玉米重大病虫害发生预测与应对措施
  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预测
  西北地区干燥,昼夜温差大,气温波动明显,一旦降雨增多或灌溉不当,病虫害易暴发成灾。需重点防控玉米螟、蚜虫、叶螨、双斑长跗萤叶甲、茎腐病、大斑病,同时也要关注地下害虫、棉铃虫、茎腐病和锈病。
  玉米病虫害防控主要措施
  清除杂草、秸秆处理、深耕灭茬。清除田边地头杂草,切断虫源传播途径;采取秸秆综合利用、粉碎还田、深耕土壤、播前灭茬等措施压低病虫源基数病虫,严重发生地块秸秆离田处理。
  理化诱控技术。在鳞翅目和鞘翅目等害虫趋光性强的羽化期,使用杀虫灯诱杀;草地贪夜蛾、玉米螟、棉铃虫、粘虫等害虫可结合性诱剂诱杀;粘虫、棉铃虫等夜蛾科害虫可结合食诱剂诱杀。
  释放寄生蜂。在玉米螟、桃蛀螟和草地贪夜蛾等成虫始盛期,选用当地优势蜂种(赤眼蜂、夜蛾黑卵蜂),每亩设置2-5个释放点,间隔7天分两次统一释放。
  全生育期的“一拌两喷”或“一拌一喷一放”绿色防控技术。一拌是指播前二次包衣拌种防控苗期病虫害,两喷分别是指5-7叶期结合病虫害发生情况施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在大喇叭口期或抽雄吐丝期无人机施药,防控中后期病虫害。一喷一放是指5-7叶期施药和监测基础上,在抽雄吐丝期释放赤眼蜂,防治鳞翅目害虫。
  玉米病虫害防控重点工作
  做好草地贪夜蛾和粘虫等迁飞害虫的应急防控。系统监测西南、西北地区草地贪夜蛾、东北地区粘虫的发生动态和田间为害情况,建立早期诊断和监测预警系统;集成现有技术,建立并示范以种子包衣、理化诱控、应急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生态调控相融合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抓好玉米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根据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春播玉米关键生育期的病虫害发生特点,抓好玉米螟、双斑长跗萤叶甲、草地贪夜蛾、大小斑病等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大面积推广高效植保机械或无人机进行病虫害统一防控。
  选购高质量玉米种子的5个技巧
  适宜的气候条件。选择玉米种子时,应考虑品种对温度的适应性。由于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差异显著,因此选择的品种应适应当地的气候特点。避免将南方品种种植在北方,北方品种种植在南方,即便是相邻省份的品种也不能随意混种,要选择品种适宜的地区种植。
  审定的品种。选择经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玉米品种,这样的品种经过了多轮的试验种植和评估,具有更好的产量和品质保证。在包装上有明确的审定编号和标准。不要买白袋玉米种子和包装不规范的玉米品种,尤其是经销商口头上保证高产却没有任何说明的三无产品。
  种子质量。2021年11月1日起实施的《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第1号修改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2020年第21号)玉米单交种大田用种的质量要求,将玉米单交种大田用种分为单粒播种和非单粒播种两个类别,单粒播种的纯度、发芽率和水分分别规定为不低于97.0%、93%和不高于13.0%(取消了长城以北和高寒地区种子水分不高于13.0%的例外),非单粒播种的质量要求不变。对玉米种子质量的简单鉴别可以归纳为观其形、辨其色。
  索要发票。无论在何处购买种子,都要向销售方索要购种票据,票据要详细注明所购种子的品名、数量、生产地等,并妥善保存。
  留存样本。播种时不要将种子一粒不剩地用完,要有意留一点作标本,将来一旦种子出现质量事件,便于将该品种送检,从而认定是否为伪劣种子所致。
  (本版稿件由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党菲参考农业农村部官网、中国农技推广网、科普中国整理)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